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葛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9页(1797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葛藤、干葛、粉葛、葛麻茹、葛子根。

为豆科葛属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ud.)Ohwi,的根。葛根是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块根肥厚。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端小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有时有2~3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绒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或紫色,长15~19厘米;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花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两体(9+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7~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

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初春或霜降后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地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干燥块根呈长圆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

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眉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又云:“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本草纲目》:“散郁火”。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鲜根捣敷患处。脾胃虚寒者忌服。止泻宜煨服。

①治感冒发热:葛根、柴胡、黄芩各9克,荆芥、防风各6克。

水煎服。②治热症烦渴:葛根、知母各9克,生石膏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治疹出不透:葛根、连翘、蒡子各6克,蝉衣6克。水煎服。④治鼻衄不止,心神烦闷:生葛根捣取汁,每服一小杯。

⑤治酒醉不醒:葛根汁1斗2升,饮之,取醒,止。

⑥急性胃肠炎:葛根、黄芩、姜半夏、藿香各9克,黄连、厚朴各6克,六一散12克。水煎服。

⑦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直和疼痛经降压药治疗症状未消失者:在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选加下药:葛根9~12克,每天一剂,水煎2次服;葛根粉(葛根水提取物1克相当于生药5克),每天2克,分2次服;葛根黄酮部分,每次40毫克(相当于生药5克)。个别病例服药后有皮肤过敏,须及时停药。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葛根乙醇浸膏片,(每片含总黄酮为10毫克,相当于生药1.5克)。每日总剂量30~120毫克,分2~3次服。

⑨治疗眼底病:用葛根黄酮注射液(每毫升含黄酮40毫克)局部注射。一般均采用结膜下注射法,每次0.2~0.4毫升;遇局部反应重时,可交替使用球后注射法,每次0.3~0.5毫升。

初次宜用小剂量,以后可渐增。每周注射2次,2周一疗程。病程超过半年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注射;视神经萎缩病例加用维生素B1肌注。

尽量不与激素同用。

⑩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日服葛根总黄酮体2~3次,每次20毫克;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口服。本品含黄酮类物质,主要为大豆甙、大豆素、葛根素等。

葛根总黄酮能使用冠状动脉扩张,并能对抗垂体后根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和急性心肌缺血、能缓解心绞痛;葛根有降压,扩张脑血管和外周血管作用;有降血糖的作用;葛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及雌激素样的作用;抑菌作用,葛根水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葛 1.花枝 2.花去花瓣,示雌雄蕊

葛根药材 1.纵切片 2.斜切片

上一篇:葛洪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