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齘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69页(740字)

①病症名。

俗称咬牙。指上下牙齿磨切有声。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多由胃热炽盛,风邪侵袭筋脉及虫积所致,亦有由牙齿、牙床本身的疾病所致者。

《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齘齿者,是睡眠而相磨切也。此由血气虚,风邪客于牙在筋脉之间,故因睡眠气息喘而邪动,引其筋脉,故上下齿相磨切有声,谓之齘齿。”《黄帝内经太素·热病说》:“热而痓者,腰折瘛疭,齿噤齘也。”《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齿齘,乃睡中上下齿相摩有声,由胃热故也。”②儿科病症名。

指小儿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的病证。

临床多分虚实二证,实证多因食滞或蛔虫内停所致。饮食积滞导致的齘齿多伴有脘腹胀满、厌食、消瘦、大便不调。

多因饮食不节,乳食不化,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蛔虫内扰导致的齘齿,尤以夜间频作,伴有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嗜食异物,贪食,面黄肌瘦,或面部有白色虫斑、白眼有蓝斑、点,唇内有粟状小点等。

齘齿实证也有因急性外感热病,热极动风所致者,可见齘齿声高有力,四肢抽搐,牙关紧闭伴有壮热烦躁,或神昏、目赤口干、舌红绛等。

多由热邪灼伤津液,筋脉失养所致。

也由因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化风,筋脉失养所致,可见咬牙并伴有口眼歪斜,舌謇语涩,半身不遂等证。齘齿虚证多因肾精或肾阴不足所致。

肾精不足证可见其咬牙伴有头摇手颤,行走不稳,或弄舌不止,反应迟钝,语言含混不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气不充所致。

食滞者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加减;蛔虫内停所致者治宜驱虫安蛔,方用乌梅丸、安蛔丸加减;热甚动风所致者治宜清热养阴熄风,方用加减复脉汤;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者治宜滋肾养阴,平肝熄风,方用地黄饮子加减;肾精不足者治宜补肾填精,方用龟鹿二仙胶加减。

上一篇:翘荷汤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