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紫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87页(1090字)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青菀、紫蒨、返魂草根、夜牵、紫菀茸。为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

根茎粗短,簇生多数细长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单生,表面有浅沟,上部有分枝,疏生短毛,下部无毛。

基生叶丛生,开花时浅枯落,叶片篦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窄,下延长成翼状叶柄,边缘有锐锯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毛叶互生,渐无柄,叶片披针形,长8~35厘米,宽5~10厘米。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有长梗,密被短毛。

总苞半球形,绿色微带紫;边缘舌状花蓝紫色,雌性;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

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被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3~4倍。

生长于山坡或河边草地。野生品主要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等地区,其它各地野生或栽培均有之。

秋后至第二年春初采挖根部,去杂质,将细根编织成小辫状晒干。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厘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细根,根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

质柔韧,不易折断,里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韧,去茎苗净者为佳。味苦,性温。入肺经。温肺,下气,消痰,止嗽。

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有实热者忌服。①治久嗽不瘥:紫菀、冬花各30克,百部15克,三物捣罗成散,每服3克,生姜3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摄(《千金方》)。③治吐血,咯血:真紫菀、茜根等分。

为细末,炼蜜为丸,含化1丸,不以时(《峰普济方》)。

根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有祛痰、镇咳作用:紫菀煎剂对麻醉有显着的祛痰作用。紫菀煎剂对氨水喷雾引起的小咳嗽有显着抑制作用;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癌作用: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紫菀 1.花枝 2.叶

紫菀药材

上一篇:紫堇花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