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85页(713字)
病证名。
①指胸腹部如物填塞,胀闷不舒,按之不痛的疾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固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固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条辨》卷1:“痞者,痞塞于中,而以天地不交之痞为义。”《伤寒准绳》卷5:“心下满硬而痛者,为实为结胸;硬满不痛者,为虚为痞,气不满不硬,但烦闷者,为支结。《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四藏,结而不散则为痞。
’大抵诸痞皆热也,故攻痞之药皆寒剂,其有一加附子者,是以辛热佐其寒凉,欲令开发痞之怫郁结滞,非攻寒也。”《伤寒结论》卷下:“痞者,痞窒不通之谓。以下之太早,虚邪内入而为痞。
”《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顺满痞塞,皆土之病也。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外有形也。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误下而然者,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则为痞;饮食痰积不能施化则为痞;湿热太盛,土乘心下则为痞。
既痞与湿同治,惟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略与疏导。”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为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见各条。
②指胸腹部有癖块、属积聚一类。
《临证指南医案·痞》徐灵胎评:“痞有二义。痞结成形之痞,是病胸膈痞满。是症痞结之痞,即积聚之类,另立一门亦可。但痞满之痞,不拘何病皆有。
”《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痞者,闭也。痞必有块,块则有形,总在皮里膜外,其源皆由伤于饮食。”见癥积、积聚、癥瘕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