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
书籍:中医辞海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12页(605字)
温病学着作。
2卷。明·吴有性(又可)撰。撰于明崇祯十五年(1641)。
崇祯辛巳(1641)疫气流行,广及南北直隶、山东、浙江,医者以伤寒治法,救治无效,枉死者颇多,吴氏乃推究病源,参考医案,着成此书。
认为温疫乃感染“戾气”(又名“杂气”、“疠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其病与伤寒相似而迥殊,古医籍中未能分别,因此吴氏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
全书似随笔札录,分列八十五个论题,不甚诠次。内容包括温疫的病因、初起症状、传变诸证、兼证、治法,以及妇女、小儿时疫特点,调理法等。
条分缕析、论述详细。
并创立了实用而有效的治法如“达原”、“三消”等,为温病学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书也不愧为一代温病学名着。本书屡经后世学者注释。乾隆年间,有洪天锡补注本,书名《补注温疫论》。
嗣后又有郑重光补注本,名为《温疫论补注》,此外又有《医门普度温疫论》,系清·孔毓礼、龚绍林等据吴氏原着加评,其原文和编排次序与《温疫论补注》略异;下卷并集喻嘉言、林起龙、刘宏璧等有关疫病的论述,并附名方及前人疫症治案等。《瘟疫论》一书流传版本极多,有近50种。主要版本有:清初刻本。
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葆真堂刻本。
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金陵长庆堂刻本。日本天明八年(1788)林权兵卫等刻本。
《四库全书》本。经纶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解放后也曾出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