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滑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20页(1140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Talc的块状体。

滑石,单斜晶系。晶体呈六方形或菱形板状,但完好的晶体极少见,通常为粒状和鳞片状的致密块体。淡绿色、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或淡绿色。光泽脂肪状,解理面显珍珠状。

半透明至不透明。

解理沿底面极完全。

硬度1,比重2.7~2.8。性柔,有滑腻感。

块滑石能被锯成任何形状,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多产于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清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

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

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产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山东、山西、辽宁、陕西、河北、福建、浙江等地。

洗净,砸成小块,或研成细粉,或水飞。味甘淡,性寒。

入胃、膀胱经。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神农本草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本草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内服:煎汤(布包),9~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滑石60克,寒水石60克,葵子1合。上药捣碎。

以水3中盏,煎至1.5盏,去滓,食前分温2服(《太平圣惠方》滑石散)。②治产后淋:滑石150克,通草、车前子、葵子各120克。上4味,过筛。酢浆水服1.5克,稍加至2克(《千金要方》滑石散)。③治小便不利:滑石0.6克,乱发0.6克(烧),白0.6克。上3味,杵为散。

饮服1克,日3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④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腹胀痛闷,口疮,牙齿疳蚀,中暑,伤寒,疫疠:滑石180克,甘草30克(炙)。

上为末。每服9克,温水调下,日3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伤寒标本》六一散)。⑤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

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30克,甘草6克,连翘9克,蝉蜕9克(去足、土),生杭芍12克。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主要成分含硅酸镁,此外还含氧化铝等杂质。滑石粉有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内服可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同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