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寒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35页(622字)

病证名。

疟疾之一。出《素问·疟论篇》:“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

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

病以时作,名曰寒疟。”①指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淋浴之水寒,先伏于腠中,因秋风凉肃而发。其症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大汗。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宜羌活、紫苏、桂枝、柴胡、草果、厚朴等。见疟疾条。②指先感受暑热之气,复感寒邪外束而发者。《证因脉治·外感疟疾》:“寒疟之症,《内经》云,先寒后热,腰背头项痛,脊膂强,呵欠呻吟,始则寒极而战动,终则大热而汗解,发在午前者,此太阳经疟;若目痛鼻干,寒慄鼓颔,略寒即热,发在午后者,此阳明经疟。以上二条,乃《内经》寒邪伤营,名寒疟之症也。寒疟之因,夏伤暑热之气,入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营气所含之处,又值早晚寒冷之邪,外束暑热,至日中阳旺之时,发泄不出,后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热在里,是以后热,此先寒后热之症作矣。”寒疟之治法,以三经论治,则邪在太阳者,桂枝羌活汤;在阳明者,桂枝葛根汤;在少阳者,桂枝柴胡汤;三经俱见症者,三方互用。若因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则治宜和解少阳,温化达邪。

如寒疟但寒不热,倦怠嗜卧,胸痞泛恶,乃太阴阳气衰微,痰湿留恶。用附子理中汤合蜀漆散以温运脾阳,截疟化痰。疟疾之偏寒者,常夹食积痰湿,而见脘胀胸闷,苔腻,脉滑,可选用常山草果饮以加强化痰消食,燥湿截疟的作用。见疟疾条。

上一篇:寒胀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