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寒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37页(571字)

①诊断术语。

为八纲辨证中的两个纲领。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

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张景岳说:“寒热乃阴阳之化也。”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而是通过四诊对与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的概括。具体的说,热证是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寒证是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寒热证的鉴别要点是:恶寒喜热,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迟或紧为寒证;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为热证。《医学心悟》:“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见寒证、热证条。②病症名。为恶寒发热症的统称。如“寒热时作”、“寒热往来”等。

③《灵枢》篇名。本篇主要讨论瘰疬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诊断方法等。对于瘰疬的形成,古人认为是寒热毒气留积于经脉所致,故名寒热篇。

上一篇:寒莓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