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蜗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308页(1176字)

中药名。

出《名医别录》。别名:仆累,瓜,海,土牛儿,肌母螺。为蜗牛科动物蜗牛Eulota peliomphala Pfr.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全体。雌雄同体。

螺形贝壳,通常黄褐色,上有1~3条暗褐色色带,质薄脆,无厣。体柔软,头,足可伸出壳外。多见于田野及阴湿处。匍行时常舐食草,木及蔬菜等茎叶的表皮。

夏季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干燥的蜗牛,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直径约1厘米许,外面灰褐色,有光泽,质脆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

以完整不破碎,干燥无泥者为佳。味咸,性寒。入肾、肝经。

清热,消肿,解毒。

治风热惊痫,消渴,喉痹,痄腮,瘰疬,痈肿,痔疮,脱肛,蜈蚣咬伤。《名医别录》:“主贼风僻腕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本草纲目》:“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通耳聋,治诸肿毒痔漏,制蜈蚣蝎虿毒。”内服:煎汤,30~60克,或捣汁,焙干研末。

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不宜久服。《本草纲目》:“畏盐。”①治小儿胎热撮口:蜗牛子10枚(去壳细研如泥),莳萝末0.15克。

上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圣惠方》)。②治消渴引饮不止:蜗牛14枚,形圆而大者。

以水3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海上集验方》)。

③蜗牛(焙)15克,蛤粉,胆草,桑根白皮(炒)各7.5克。研末,每服3克,楮叶汤下(《圣惠方》)。④治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方论》)。⑤治小便不通:蜗牛15克。

水煎,日服3次(《吉林中草药》)。⑥治喉痹:蜗牛绵裹,水浸含咽(《本草纲目》)。

蜗牛7枚,白梅3枚(取肉)。同研烂,绵裹如枣核大,含咽(《圣惠方》)。

⑦治无名肿毒:鲜蜗牛30克,齿苋30克,陈石灰30克。共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⑧治疔毒:蜗牛适量,捣碎,敷患处(《吉林中草药》)。⑨治瘰疬未溃:连壳蜗牛7个,丁香7粒。同烧研,纸花贴之(《世医得效方》)。⑩治发背:蜗牛100个,活者。以1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1盏,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调敷,以翎扫之疮上,日可10余度(《姚僧坦集验方》)。

⑾治烂脚:蜗牛1个。放冰片少许于壳内后,用此蜗牛水搽(江西《草药手册》)。⑿治耳腮痄肿及喉下诸肿:蜗牛同面研敷之(《本草纲目》)。⒀治眼热生淫肤赤白翳:生蜗牛2枚。

纳少许朱砂末于中,微火上炙令沸,以绵捩取,以敷眦上,数敷(《圣惠方》)。⒁治脱肛:蜗牛30克,诃子15克。焙干,研细末,用油调匀,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⒂治蜈蚣咬:蜗牛挎取汁,滴入咬处(《圣惠方》)。

⒃治耳聋:蜗牛子0.3克,石胆0.3克,钟乳0.3克。同细研,用一瓷瓶盛之,以炭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研入龙脑少许,每用油引药少许入耳(《圣惠方》)。

上一篇:蜈蚣旗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