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慢性支气管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37页(2253字)

本病在我国属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3%~5%,迁延失治,常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形成肺原性心脏病,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能力。

本病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可伴有喘息,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以上,并持续发作2年或2年以上。有遗传因素的患者常在童年期即患有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虽经治疗常留下永久性的肺部损伤,至成年期常可发展成慢支或支气管扩张。据临床实验检查,约半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常见副交感神经亢奋,而相对交感神经张力低下,表现为支气管分泌功能亢进。

实验室观察发现细菌致敏与慢支发病有关,其中尤以喘息型慢支最为密切,此类患者的血、痰中嗜酸细胞增多,对螨尘、细菌等多种抗原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增高。

据推测部分患者的发病与Ⅰ型及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慢支发病或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感冒或流感引起慢支复发者占半数以上,粘液病毒和鼻病毒最为多见,仅在流感流行期以流感病毒为主。

病毒感染后,使呼吸道柱状纤毛上皮受损伤,为细菌的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据报道,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与慢支继发感染有关。

纸烟中含有焦油和菸碱等有害物质,大气污染物,如SO2、NO2、Cl2、NH3等都可损坏支气管柱状纤毛上皮,使纤毛倒伏、活动受限,减弱了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灭菌作用,粘液腺增生,腺导管扩张,甚至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阻力增加,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据流行病学调查,慢支患者50%以上冬季发病,春秋季降为14%~22%,夏季仅为7%。寒冷气体刺激支气管,可使支气管粘液腺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力增大,柱状上皮纤毛运动减弱。轻者仅在清晨起床时引起咳嗽并咯吐少量粘液稀痰,冬季加重,并常随着病程的迁延,症状增重,以至整年反复咳嗽,咯吐大量白痰。

重者常在咳嗽之后听到喉中喘鸣音。喘鸣也可发生在患者斜卧位时,当咳嗽后喘鸣可随之消失或减弱。继发细菌感染者,常伴有脓性痰。偶尔可见痰中带血。

本病早期多无异常体征,继发感染时可在肺底部听到湿性或干性罗音,喘息型慢支可在咳嗽或深吸气后闻及哮鸣音。单纯型慢支无合并症时,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多正常,痰液涂片可见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一些混合菌落。

肺功能检查,在早期大气道通气功能多属正常,仅小气道功能检查异常,随着病情加重,通气功能常见异常,第1秒时间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下降。X线检查:早期多无异常,随着病情加重,多可见肺纹理增多、变粗、扭曲或纹理粗乱,肺间质可见网状阴影。

六淫外邪侵袭卫表,肺气不宣,肃降失职,痰浊内生,故可引起咳喘、咯痰等症;久咳不已,常可伤肺,并进而损伤其他脏腑,肺虚气逆,脾虚湿生、肾虚不纳、肝火侮肺等,均可引起慢性咳、喘、痰症。

热痰证:主症为咳嗽咯痰,痰的性状可为脓性、粘液脓性或粘浊痰,常不易咯出。次症为发热,脓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体征为舌质红,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栀子、银花、腥草、半夏、陈皮等。寒痰证:主症为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状或粘稀痰,常易咯出。

次症为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口不渴,小便清长。体征为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治宜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方药选麻黄、杏仁、甘草、干姜、细辛、半夏、陈皮、胆星、紫菀、冬花等。

热喘证:主症为咳喘胸闷,喉中喘鸣,咯脓痰,粘脓痰或粘浊痰。次症为头痛,身热,汗出,口渴,尿黄,便干。

体征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定喘。方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白果、地、枳壳、厚朴、银花、鱼腥草、板蓝根等。寒喘证:主症为咳喘胸闷,喉中喘鸣,咯白色泡沫痰或粘稀痰。

次症为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体征为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治宜温阳散寒,宣肺定喘。方药选麻黄、桂枝、干姜、白芍、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胆星、地龙、厚朴、枳壳、白果等。

肺气虚证:主症以咳为主,咳声清朗,多为单咳或间歇咳,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次症为易出汗,恶风,易感冒。体征为舌质稍淡,苔薄白,脉弦细或缓细。治宜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方药选防风、黄芪、白术、太子参、丹参等。脾阳虚证:主症为病发时常见咳嗽声重浊,多为连声咳,夜重日轻,咯粘液或浆液痰,痰液常在中等量以上。次症为纳食差,食后腹胀,面容虚肿,大便软溏。体征为舌质淡或胖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白厚腻,脉濡滑或滑。

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方药选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胆星、丹参、川芎、赤芍等。

肾阳虚证:主症为动则气短、气喘,其咳声嘎涩,多为阵咳,夜多于日,痰量中等。次症为腰酸腿软,咳则遗尿,夜尿多,头昏耳鸣,身寒肢冷,气短语怯。

体征为舌质淡胖,或有瘀色,舌苔白滑润,脉沉细、弦细或细数。治宜温肾纳气,活血化瘀。

方药选熟地、山药、黄精、枸杞子、仙茅、仙灵脾、菟丝子、肉桂、丹参、赤芍等。阴阳两虚证:主症为咳喘重,在肾阳虚的基础上兼见有口干咽燥,全身或肢端紫绀。

次症为肾阴虚兼肾阳虚症状,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体征为肢端或全身紫绀,舌质紫暗,或绛紫、淡紫,舌苔黄少津等。

治宜阴阳双补,活血化瘀。方药选生地、熟地、山药、黄精、百合、沙参、麦冬、玉竹、制附片、太子参、丹参、赤芍等。

肺肾阴虚证:主症为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稠不易咯出,动则气短。次症为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肢软。体征为舌质红,少苔或苔光剥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活血化瘀。

方药选沙参、麦冬、元参、山药、玉竹、枸杞子、百合、丹参、赤芍、川芎等。

上一篇:慢性子痈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