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620页(1344字)
方名。
①《外台秘要》卷7引《广济方》方。鳖甲(炙)、芍药、枳实(炙)、人参、槟榔各2两,诃黎勒、大黄各1.5两,桂心、橘皮各1两。
捣细过筛,蜜和为丸,和梧桐子大。每次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1日2次,渐加至30丸。
微利为变。治臌胀气急,冲心硬痛。
②《外台秘要》卷12引《广济方》方。鳖甲(炙)2两,川芎、防葵、当归、干姜、桂心、细辛、附子(炮)、甘草(炙)各1两,牛膝1.25两,大黄1.5两,巴豆14枚。
捣细过筛,蜜和丸。
平旦空腹温酒下4丸,日3服,渐加,以微利一二行为度。治腹中痃气癖硬,两胁脐下硬如石,按之痛,腹满不下食,心闷咳逆,积年不愈。③《太平圣惠方》卷26方。
鳖甲(酥炙)、五味子、贝母(煨令微黄)、紫菀、木香、炒杏仁、炒紫苏子各1两,皂角(酥炙,去子)、诃子皮各2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人参煎汤送下。
治肺劳,痰嗽气急,五脏不安。④《太平圣惠方》卷48方。
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半,甘草(炙微赤,锉)、桂心、甜葶苈(微炒令香)、川大黄(锉碎,微炒)、川芎、赤芍药、川乌头(炮裂,去皮、脐)、槟榔各0.5两。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生姜、橘皮汤下20丸。治寒疝积聚,结固不通,绕脐切痛,腹中胀痛;劳伤羸瘦,不能饮食。⑤《圣济总录》卷35方。鳖甲(醋炙)、麦门冬、炒豆豉、常山各1两,虎头骨(酥炙)、炒梅肉、石膏、知母、升麻各3分,人参1.01两,白薇、葳蕤、地骨皮各0.5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疟未发前米汤送服20丸,次日早晨又服30丸,至临发时,再服30丸。治久疟不愈。
⑥《圣济总录》卷36方。鳖甲(醋炙)、蜀漆叶、炒乌梅、常山、知母各1分,炙甘草、细辛、苦参、萎蕤各0.5分,炒豆豉1合,石膏0.5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疟未发及临发时服,米汤送下。治肝疟,颜色苍苍,颤掉气喘,积年不瘥。⑦《圣济总录》卷37方。鳖甲(醋炙)、炒常山、炒豆豉各0.5两。为末,入麝香少许,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20丸,空腹、睡前、发作前米汤送下。治瘴气数日,寒热不定。⑧《普济本事方》卷1方。鳖甲(醋炙)、炒酸枣仁、羌活、牛膝(浸酒,水洗)、黄芪(蜜炙)、人参、五味子各等分。为细末,炼蜜杵丸,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温酒送下。治胆虚不眠,四肢无力。
⑨《普济本事方》卷1方。鳖甲(淡醋煮,去裙膜,洗,酸醋炙黄,称)、酸枣仁(微炒,去皮,研)、羌活(去芦)、黄芪(蜜水涂炙)、牛膝(浸酒,水洗,焙干)、人参(去芦)、五味子(拣)各等分。
为细末,炼蜜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温酒下。
治胆虚不得眠,四肢无力。⑩《普济本事方》卷5方。鳖甲(醋炙)、炙刺猬皮、穿山甲(蛤粉炒)、枯矾、炮附子、皂角(炙焦,存二分性)各半两,麝香1分。为细末,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米汤送下,日3次。
治肠痔。⑾《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14方。醋鳖甲1两,三棱、莪术、香附、青皮、桃仁、红花、神曲、麦芽、海蛤粉各5钱。为末,醋糊为丸,每服30~50丸,白汤送下。
治疟积,疟疾不善调理,经吐下日久,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腹,结为癥癖(即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