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39页(1915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芫,去水,头痛花,毒鱼,杜芫。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花蕾。
芫花为落叶灌木,高可达1米。茎细长而直立,幼时有绢状短柔毛。叶通常对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5.5厘米,宽5~20毫米,略为革质,全缘,先端尖,幼时两面疏生绢状细柔毛,脉上较密,老时上面渐脱落;叶柄短,密布短柔毛。花先叶开放,淡紫色,通常生于枝顶叶腋,3~7朵簇生;花两性,无花瓣;萼圆筒状而细,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厘米,雄蕊8,2轮,着生于萼筒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乏,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粒,黑色。
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
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春季花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干燥花蕾呈弯曲或稍压偏的棒锤状,长约1厘米,直径约0.3厘米,常单朵或3~7朵成簇,上端稍膨大,裂为4片,淡黄棕色,下端较细,灰棕色,密布白色绒毛。
花心较硬,呈紫红色。全花质软。
气微香,久嗅能致头痛,味微甘。
嚼之有辣感。
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者为佳。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等地。
芫花:拣净杂质,筛去泥土。醋芫花:取净芫花,加醋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呈微黄色,取出,晾干。
(每芫花50千克,用醋12.5千克)味辛苦,性温,有毒。入肺脾经。逐水涤痰,抗微生物,镇痛,杀虫,平喘止咳,引产。治胸腹积水,肾炎水肿,渗出性腹膜炎,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痰痞胸痛,头癣,秃疮,蛔虫症,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体虚及孕妇禁服。
①治卒得咳嗽:芫花1升,水3升,煮取1升,去滓,以枣14枚,煎令汁尽,1日1食之,3日讫(《补缺肘后方》)。
②治痈:芫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要方》)。③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集效方》)。④治心痛有虫:芫花30克(醋炒),雄黄3克。为末,每服1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⑤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15克,延胡索(炒)45克。为末,每服3克。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存堂经验方》)。⑥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3克,以利为度(《世医得效方》)。
⑦治酒疸,心懊痛,足胫痛,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服1.5克,日1两遍(《补缺肘后方》)。
从芫花总酮中分离出几种单体即芫花素、芹菜素,芫根甙、3’一羟基芫花素,尚含谷甾醇、芫花酯甲、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作用,水浸剂用含药试管法,对许兰氏毛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星形奴长氏菌等有抑制作用。
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1∶4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全草煎剂,醋制或苯制芫花提物,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有抑制作用。②杀虫作用:本品原液加水2500克,喷灌可防止地下虫咬;茎捣碎或磨粉拌类、撒地下,可防治蝼蛄、蛴螬等虫害。
③利尿作用:50%煎剂0.8~2毫升给麻醉犬静注,使尿量增加1倍以上,维持约20分钟,以0.25~0.5毫升/100克给大鼠灌胃,5小时尿量分别增加70%及13%。煎剂及醇剂10克/千克灌胃,对腹腔注射3%氯化钠液形成腹水的大鼠均有利尿作用。实验证明,芫花煎剂大剂量反能抑制利尿,根皮也能利尿。
④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芫花乙醇提取物对中枢系统的药理研究发现,对热、电、化学刺激致痛都有镇痛作用。且吗啡受体特异性阻断剂钠络酮能阻断其镇痛作用,并有抗惊厥及增强异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较强的抗士的宁或苯甲酸钠咖啡因惊厥的作用。⑤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芫花根素1∶10万溶液可使金鱼在半小时内死亡,对离体豚鼠心脏灌流,用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⑥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8毫克(生药)/毫升生芫花与醋制芫花的50%水煎剂、水浸剂、醇浸剂均有兴奋离体兔回肠的作用,能增加肠蠕动和张力,加大剂量则呈现抑制作用,并使兔产生轻泻,对小鼠无此作用,对犬有轻度致泻和致吐作用。此外芫花醇提物及羟基芫花素均有止咳作用;芫花根的碳酸钠提取液,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显着兴奋作用,对怀孕小鼠腹腔注射或孕兔羊腹腔注射,均有致流产作用。
芫花 1.花枝及果枝 2.花冠剖开后示雄蕊 3.雌蕊
芫花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