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花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46页(1799字)

中药名。

见《日用本草》。别名:蜀椒,川椒,汗椒,大椒,南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皮。灌木或乔木,高3~6米。

茎枝疏生略向上斜的皮刺,基部侧扁;嫩枝被短柔毛。花期3~5月。

果期7~10月。野生于路旁,山坡的灌木丛中,或为栽培。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枝,晒干,除净枝叶杂质,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干燥果皮(又名:红花椒,红椒,大红袍)腹面开裂或背面亦稍开裂,呈两瓣状,形如切开之皮球,而基部相连,直径4~5毫米;表面红紫色至红棕色,粗糙,顶端有柱头残迹,基部常有小果柄及1~2个未发育的心皮,呈颗粒状。外果皮表面极皱缩,可见许多呈疣状突起的油腺。

内果皮光滑,淡黄色。有时可见残留的黑色种子。以鲜红,光艳,皮细,均匀,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河北等地。味辛,性温,有毒。《神农本草经》:“味辛,温。”入脾,肺,肾经。《本草纲目》:“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阴痒,疮疥。《神逐本草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内服:煎汤,1.5~4.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阴虚火旺者忌服。

孕妇慎服。

《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①治冷虫心痛:川椒120克。炒出汗,酒1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②治呃噫不止:川椒120克。

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10丸,醋汤下(《秘传经验方》)。

③治齿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④治齿疼:川椒30克(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圣惠方》)。⑤治伤寒呕血,继而齿缝皆流血不止:开口川椒49粒,用醋同煎,临熟入白矾少许,漱口含在口中,少倾吐出,再啜漱而含(《仁斋直指方》)。

⑥治寒湿脚气:川椒2~3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妇人良方》)。⑦治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仁斋直指方》)。⑧治手脚心风毒肿:生(花)椒,盐末等分。

以醋和敷(《补缺肘后方》)。⑨治久患口疮: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⑩治头上白秃:花椒末,脂调敷(《普济方》)。⑾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

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猪髓脑(《僧深集方》)。

⑿治漆疮:“汉椒汤洗之(《谭氏小儿方》)。⒀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10丸(《胜金方》)。花椒果实含挥发油0.7%(贵州产),2%~4%(甘肃产),4%~9%(广东产)。

挥发油中含牻儿醇,柠檬烯,枯醇等。果实尚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所含牻牛儿醇,小剂量能抑制大的自发活动。对离体免小肠,低浓度(10-6~10-8)时作用不恒定,有时有轻度但较久的运动亢进,大剂量则抑制肠运动。

给大鼠口服后,能抑制胃肠运动,食糜的通过速度减慢,对大肠运动则影响不大。接近致死量时则有泻下作用。

小量口服,对大鼠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大量可抑制尿排泄。给静脉注射可发生迅速而显着的降压作用。

对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4.8克/公斤,兔静脉注射则为50毫升/公斤。动物死亡皆由于呼吸麻痹。

牻牛儿醇对豚鼠蛔虫有驱虫作用。现代临床用之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用麻油60~120克,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9~12克,至微焦即弃出,待花椒油微温时一次服完。

治疗血吸虫病,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1疗程。治疗蛲虫病,花椒30克,加水1000克,煮沸40~50分钟,过滤。

取微温滤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3~4次。用于止痛,用花椒果皮治成50%注射液,痛时肌注或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

用于回乳,花椒6~15克,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后煎煮成浓缩250毫升,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30~60克,于断奶当天趁热一次服下,日服1次,约1~3次即可回乳。绝大多数于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着减少,第二天乳胀消失或胀痛缓解。

上一篇:花脸细辛 下一篇:花椒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