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苏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63页(1348字)

中药名。

见唐本草。别名:苏方、苏方木、棕木、赤木、红柴。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原植物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全年可采,除去外皮及边材,取心材,晒干。干燥心材呈圆柱形,有的连接根部,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长8~100厘米,直径3~10厘米。表面暗棕色或黄棕色,可见红黄色相间的纵走条纹,有刀削痕及细小的凹入油孔。横断面有显着的年轮,有时中央可见黄白色的髓,并具点状闪光。质致密,坚硬而重,无臭,味微涩。

将本品投入热水中,水染成鲜艳的桃红色,加醋则变为黄色,再加碱又变为红色。以粗大、坚实、色红黄者为佳。苏木刨片为不规则的长条形,厚约0.5毫米,宽狭不一,通常宽约1厘米左右,全体呈红黄色或黄棕色,少数带有黄白色的边材;表面有纵纹。

质脆,易断。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广东、海南、四川等地。味辛甘,性平。入心、肝、脾经。

活血破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利胆消石。治产后瘀血,血滞腹痛,经闭,跌打损伤,产后胀闷欲死,心腹绞痛,中风半身不遂,痢疾,破伤风。

《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内服:煎汤,3~9克;研末或熬膏。外用:研末撒。血虚无瘀者不宜,孕妇忌服。①治血晕:苏木15克,煎水,加童便1杯,顿服(《陆州本草》)。②治偏坠肿痛:用苏木60克,好酒1壶。

煮熟频饮(《濒湖集简方》)。心材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另含挥发油,油中含α-水芹烯、罗勒烯,尚含苏木酚及鞣质。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苏木浸煎液对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鞣质有消炎收敛作用。苏木素具抗菌作用。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煎剂能使蛙心收缩增强,并使水合氯醛等药物引起的蛙心抑制得以恢复,对蟾蜍后肢血管有微弱的收缩作用。

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煎剂给小、豚鼠、注射或灌胃,均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对抗士的宁对小鼠所致的惊厥作用。煎剂3克/千克皮下注射,能引起正常呕吐和腹泻。

苏木子能对抗钱子碱和可卡因所致中枢兴奋作用。大剂量可引起麻痹甚至死亡。④抗癌作用:本品对人体子宫颈癌细胞培养株系JTc26体外筛选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⑤早年报道,从植物提得的鞣质能使小鼠致癌,大鼠接受鞣质100天,约56%诱发肝肿瘤。

给小鼠注射诱发肝癌和肉瘤,水解型鞣质只诱发肝癌,缩合型即可引起肝癌,常又引起注射部位肉瘤。致癌原因:认为可能与鞣质中O3的含量低有关,有人认为鞣质及其聚酚类的植物成分能在体内催化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发生反应,形成有致癌作用的N-亚硝胺。

⑥苏木素是一种指示剂,在酸中呈黄色,在碱中呈胭脂红色。小鼠皮下注射小剂量(0.1毫升)有利尿作用,大剂量则无。因其含鞣质,忌与生物碱(麻黄素、奎宁)、甙类(洋地黄)、亚铁盐(硫酸亚铁)、维生素B1等同用,因能与上述药发生沉淀,不利于吸收且降低疗效。其内膜鞣质可刺激胃粘膜,降低胃的消化功能,使病人食欲减退。

苏木 1.花 2.果枝 3.花

苏木刨片

上一篇:苏子降气汤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