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经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49页(689字)
基础理论名词。
十二经筋之一。出《灵枢·经筋》。
该经筋从足第四趾起始,向上结于外踝,上沿胫骨外缘,结于膝外侧;它的分支,自腓骨处别行,上至髀,前面结于伏兔部(股四头肌),后面结于骶(尻)部;它直行的一支,上至胁下,经季胁,走腋前,联系乳部,结于缺盆(颌骨上窝)。直行的复从腋部,通过缺盆,出行在足太阳经筋之前,沿耳后,上额角,在头顶交叉,下行至颔,上结于鼻旁;其分支结于目外眦,形成“外维”。
本经筋发生病变,可见足第四趾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并牵连膝外侧转筋,膝部不能随意屈伸,腘部的经筋拘急,前面牵连髀部,后面牵引尻部,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及胁部作痛,向上牵引缺盆、胸侧、颈部所维系的筋发生拘急。如果从左侧向右侧维络的筋拘急时,则右眼不能张开。
因此筋上过右额角与蹻脉并行,阴阳蹻脉在此互相交叉,左右之筋也是交叉的。左侧的维络右侧,所以左侧的额角筋伤,会引起右足不能活动,这叫维筋相交。《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
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颌,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治在大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