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龟头包皮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231页(1173字)

病名。

指发生于男子阴茎龟头、包皮、冠状沟的炎性病变。其中发生于龟头粘膜的炎症为龟头炎;发生于包皮及其粘膜面的炎症为包皮炎。但龟头炎和包皮炎常同时存在,故统称为龟头包皮炎。属中医龟头肿痛,阴蚀疮等范畴。

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龟头包皮炎主要为包茎或包皮过长,不注意经常清洗,角化上皮脱落和腺体分泌,大量包皮垢积存,以及耻垢杆菌的存在为其他细菌形成良好的繁殖条件,引起炎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坏疽性龟头炎主要为口腔内梭形弧菌和类疏螺旋体所引起,有约3~7天的潜伏期。中医认为该病多因包皮过长,局部不洁,或不洁性交,感染湿毒,湿热毒邪瘀滞,结聚于前阴;或肝经湿热下注,流注于前阴龟头而引起。该病临床表现多见初起时包皮、龟头局部潮湿、阴茎皮肤发红、肿胀,自觉阴茎头发痒,烧灼和热感。

若打开包皮开口,或将包皮翻开,可见龟头和包皮内面充血和糜烂,可出现浅小溃疡,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性分泌物,或黄色脓性分泌物,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严重时可有寒战、发热、小便短涩、尿痛。如不及时治疗,后期可引起包皮龟头粘连,包皮不能上翻,尿道外口狭窄等。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多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多首选青霉素,或针对不同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手术治疗应在炎症消退后行包皮环切术。中医治疗多以辨证论治为主,热毒郁结者,多见龟头及包皮红肿、疼痛、有红斑、脓疮或溃烂,伴见小便黄赤,尿痛,心烦目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泻火、解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合导赤散加减。湿热下注者,症见龟头潮红,起水疱或糜烂、痒痛,伴有阴囊潮湿,口苦口粘,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胆泻肝汤加减。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龟头包皮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有人根据局部病变将该病分为三期进行论治。

红斑期:宜清热泻火,凉血化瘀。方用导赤散加赤芍、丹皮。

渗出期: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赤芍、丹皮。

溃烂期: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花,连翘、赤芍。以上三期中尿赤涩痛者可加滑石;糜烂渗出重者加茵陈、土茯苓;便秘者加大黄;乏力纳差者加党参、砂仁,并减苦寒药用量。

同时配以外治:一期的用粉籽膏外敷,每日1~2次。药用绿豆粉(炒黑存性)、黄蜡、川断、冰片、香酒配制而成。二、三期用九一丹(煅石膏45克、黄灵药5克、共研细末)少许撒掺疮口,然后盖敷粉籽膏。还有人以内外合治、中西并用法治疗该病:中药用银花、蒲公英各30克,野菊花15克,黄柏、茯苓各12克,水煎每日1剂。

每剂药前二煎口服,第三煎外洗或浸泡阴茎龟头。

西药对感染较重化脓者,肌注卡那霉素,口服复方新诺明。并以纱布带将阴茎头部悬起,系于腰部,避免下垂。

上一篇:龟甲汤 下一篇:龟头皮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