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608页(1318字)

病名。

本病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其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浸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脉、静脉。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据研究认为和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和免疫异常有关。本病病因不明者占65%,病因已明者占35%,在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纤维化中,有些是作为以下疾病的并发病而出现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弥漫性淀粉样变性、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有些则未查出任何原因。在病因已明的肺间质纤维化中,已知有药物引起者,如抗癌类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争光霉素;抗生素类药物呋喃坦啶、磺胺、青霉素;降压药及心血管药物中的肼苯达嗪、美加明;以及苯妥英钠、双氢克尿塞等。有感染引起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及各种寄生虫、病毒、霉菌引起的疾病等。有职业吸入性引起者,如有机粉虫、石棉、石墨、云母及硅肺等。有因大气污染引起者,如烟雾中的NO2、SO2、C12、NH3、HCl等。本病初期炎症始于肺泡壁,有肺泡壁和间质的细胞浸润,也可见肺泡膜和细支气管的炎细胞浸润并有透明膜形成,进一步发展有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大量增生和间质改变,肺泡间隔的坏死、纤维化,肺泡结构严重损害,夹杂着不规则的气肿,呈所谓蜂窝肺。诊断:主要特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无痰或咯吐少量白粘痰、夜间由于刺激性干咳不能入睡。体征:不同程度的紫绀,杵状指(趾),中、下肺或肺基底部可闻及Velcro罗音等。理化检查:可见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血沉增快、偶有嗜酸细胞增多、支气管灌洗液中嗜中性白细胞及肺泡吞噬细胞明显增多、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阳性。

X线检查,在急性型者可见斑片状似肺炎样阴影、点片可相互融合,主要见于下肺部;慢性型者以下肺为主弥漫性分布的呈网状或网状结节状、毛玻璃状阴影,肺野中可出现小透明区。肺功能血气分析可见肺总量、残气量、功能残气量缩小,CO2弥散量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另外尚可进行肺核素扫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等。

中医病因病机:多因先天不足,禀赋薄弱,正气虚衰,复因外邪从口鼻或肌表而犯肺,久之津液耗伤,肺叶萎弱而致。

咳嗽日久,则可伤及脾胃,脾虚不复,累及于肾,终致肺脾肾俱病,气血俱虚,血脉瘀阻。辨证论治: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症见咳嗽,神疲,畏风,干咳无痰或少痰,易感冒,咳喘声怯,舌淡苔白,脉弱。

治宜补肺益气,止咳平喘,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症见久咳不愈,气短乏力,干咳无痰或少痰,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时见咯血,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止咳平喘,方用生脉散加味。

脾肾阳虚,气血凝滞,症见咳喘日久,胸中满闷,呼多吸少,气喘,动则尤甚,食少无味,消瘦或四肢浮肿,肢冷,畏寒,冷汗出,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无力。治宜健脾温肾,活血化瘀,止咳平喘,方用真武汤加减。阴阳两虚,血脉瘀阻,症见咳喘胸闷,口干咽燥,五心烦热,面色晦暗,全身及小肢、唇舌紫绀,肝大,颈静脉充盈,四肢浮肿,胸腹积水,嗜睡,神昏,舌紫暗,苔少,脉弦细弱或脉微欲绝。

治宜阴阳两补,活血通脉,止咳定喘,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上一篇:房温如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