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茜草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686页(1257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血见悉,红茜根,五爪,过山龙,娃娃拳。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支根数条,细长,外皮黄赤色。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叶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小,花冠,淡黄色。

浆果小球形,肉质红色转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春、秋采挖,晒干。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着生数条或数十条支根。

支根圆柱形而弯曲。

表面棕色,有细纵纹,栓皮较易剥落,而露出黄红色木部。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红色,有多数小孔。

味苦,性寒。入心、肝经。

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名医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主痹及热中,伤跌折。”《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主要药。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

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①治吐血不定:茜草30克。

生捣罗为散。每服6克,水一中盏,煎至7分,放冷,食后服之(《简要济众方》)。②治吐血:血藤膏6克,三七3克,茜根1.5克。煎服(《医门补要》)。③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30克。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

④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根120克,白酒300克。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周,取酒炖温,空腹饮。第一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1次。服药后七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⑤治荨麻疹:茜草根15克,阴地蕨9克。水煎,加黄酒60克冲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⑥预防疮疹:服茜草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方》)。

⑦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24克。轻者15克,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渣罨疔上(《本草纲目拾遗》)。现代临床用之治疗慢性气管炎: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加水200毫升,煎成100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

或将茜草、橙皮煎汁浓缩压片,每片0.6克。日服3次,每次10~15片。10天为1疗程。茜草的止咳作用较强,祛痰、平喘次之。

喘息型疗效略优于单纯型。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药理研究表明,小口服茜草根煎剂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但加酒精沉淀后,滤液即无效。对离体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

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茜草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无效。茜草制剂尚能治疗膀胱结石。

茜草根药材 1.外形 2.横切面

上一篇:茜草茎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