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草豆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690页(729字)

中药名。

见《雷公炮炙论》。别名:豆蔻,草果,草蔻,草蔻仁。

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状茎粗状,棕红色。叶2列,具短柄,叶片狭椭圆形,叶鞘膜质,抱茎,叶舌广卵形,密被绒毛。

总状花序顶生,密被黄白色长硬毛,花疏生,萼筒状,花冠白色。蒴果圆球形,外被粗毛,萼宿存,熟时黄色。

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于林绿的草丛中或山坡高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

秋季果实略变黄色时采收。干燥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灰白色。中间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卵圆状多角形。

表面灰白色,被一层白色透明假种皮,破开后里面灰白色。气芳香。同时,拣净杂质,去壳取仁,捣碎。味辛,性温。入脾、胃经。

温中,祛寒,行气,燥湿。

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阳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肉毒。”《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若热郁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必用栀子之剂。”煎汤,2.5克~4.5克,或入丸散。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香口辟臭,豆蔻、细辛,为末含之。

(《肘后方》)种子含山姜素、小豆蔻明。

草豆蔻 1.花枝 2.花 3.唇瓣及雄蕊 4.果枝

草豆蔻药材

上一篇:草苁蓉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