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08页(1448字)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别名:水羊耳,雪里青,癞子草,过冬青,野猪菜。为唇形科植物雪见草Salvia plebeia R.Br.的全草。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5~90厘米,多分枝。
茎方形,被有短柔毛。叶长圆形。
轮伞花序具2~6花,腋生成顶生;花萼钟状:花冠紫色。小坚果倒卵圆形,褐色。
花期5月。果期6~7月。
味辛,性凉。凉血,利水,解毒,杀虫。
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草木便方》:“解毒。治白秃,疥癞,风癣;除脚胫疮痒黄水,杀虫,调油涂。
”《药物图考》:“治湿热风疹,阴痒、肾囊风,消肿利水。”煎汤,10~30克(鲜者15~60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捣汁含漱、滴耳或煎水洗。①治咳血,吐血,尿血:鲜荔枝草15~30克,瘦猪肉60克。炖汤服(江西《中草药学》)。②治喉痛或生乳蛾:荔枝草捣烂,加米醋,绢包裹,缚箸头上,点入喉中数次(《救生苦海》)。
③治双单蛾:雪里青一握,捣汁半茶盅,滚水冲服,有痰吐出;如无痰,将鸡毛探吐。若口干,以盐汤、醋汤止渴。切忌青菜、菜油(《集效方》)。
④治风牙痛:癞子草含口中。⑤治耳心痛,耳心灌脓:癞子草捣汁滴耳。
⑥治痔疮便毒,口腔白泡疮,走马牙疳:大五倍子1个,贯穿1孔,将癞子草烧干,打成粉注入,装满封口,在火上煅后研粉,外加冰片,调麻油搽患处。
⑦治红白痢疾:癞子草(有花全草)60克,墨斗草30克,过路黄30克。煎水服。每日3次;现坠胀者,外加土地榆、臭椿根皮各30克(上4方出《重庆草药》)。⑧治疥疮、诸种奇痒疮:癞子草嫩尖叶捣烂取汁涂(同上)。⑨治白浊:雪里青草,生白酒煎服(《本草纲目拾遗》)。⑩治急惊:荔枝草汁半盏,水飞过朱砂0.15克,和匀服之(《医方集听》)。
⑾治小儿疳积:荔枝草汁入茶杯内,用不见水鸡软肝1个,将银针钻数孔,浸在汁内,汁浮于肝,放饭锅上蒸熟食之(《医方集听》)。现代临床用之: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鲜荔枝草500克,洗净切碎,加水10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即成冲洗剂;另再取鲜草5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烂,放在2层纱布内挤出药汁,再用6层纱布过滤,浓缩至500毫升。治疗时先用冲洗剂冲洗阴道,然后用干棉球浸吸浓缩剂纳入阴道内宫颈处。
每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间隔2~3天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慢性气管炎,鲜草片剂,每次5克,每日2次,鲜草针剂,每日2次,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
挤汁煮沸剂,取鲜草500克,捣烂挤汁,药渣再加水250毫升,煮沸至100毫升左右去渣,将两汁混合,再加热煮沸冷却。
为1人的5天量,每日量分2次服。
鲜草蒸馏煮沸剂:用秋季采集的鲜荔枝草(去根),先蒸馏后煎煮,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每人每日40毫升,分2次服;或以去根的干草,按上法制成药液,每人每日60毫升分2次服。
均10天为1疗程。此外,用鲜荔枝草适量洗净捣烂,搓成小团塞入患侧鼻孔,每次20~30分钟,每天2次,对乳腺炎有一定疗效。
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高车前甙、粗毛豚草素、楔叶泽兰素及其7-葡萄糖甙。另含酚性物质、挥发油、皂甙、强心甙、不饱和甾醇及多萜类。种子含脂肪油。荔枝草煎剂能延长二氧化硫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但无镇咳作用,却能延长组织胺所致豚鼠翻倒时间,既有平喘作用;荔枝草中提出的挥发油,制成乳剂,既无镇咳亦无平喘效力,如与白杨提取液合用,则有镇咳作用。
其醇提取液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枯草杆菌。煎剂体外可抑制或杀死钩端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