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虚
书籍:中医辞海中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63页(317字)
内科病证名。
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病后肌肤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食,皆胃阴虚也,与益胃五汁辈。”多由胃热日久,热邪伤阴;木郁克土,肝热灼伤胃津,母病及子,心火过盛,胃阴受损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饥而不食,口咽干燥,大便燥,心烦低热,或见嘈杂,干呕,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舌红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方选益胃汤加味、沙参麦冬饮加减。《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麦冬、石斛、桑叶、茯神、蔗浆。
”见胃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