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胃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64页(1335字)

内科病名。

指各种病因所致的胃粘膜炎性变化。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胃炎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引起的胃粘膜甚至胃壁的急性炎性改变;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致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

本病属祖国医学呕吐、胃脘痛等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胃炎多由细菌加毒素感染所致。以沙门氏菌属和嗜盐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病毒感染为常见,细菌、毒素经由食物感染侵及胃壁或由全身感染经血液循环进入胃壁可引起化脓性急性蜂窝组织胃炎。化学、物理性刺激,如烟草、烈酒、浓茶、咖啡,进食过冷过热,粗糙,磺胺、水杨酸盐类药物等,均可引起胃炎。大面积烧伤、休克、大手术、严重创伤及肝、肾功能衰竭所致之应激反应,也可引起急性胃炎。

全身疾病影响,尤以消化系疾病,如胃部分切除,胃溃疡,胆囊炎胆石症等均可引起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幽门弯曲菌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饮酒、吸烟、饮食不节、精神因素、损伤胃粘膜的药物、胆汁返流、以及一些慢性病,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的内在因素或诱因。

急性单纯性胃炎:症见恶心、呕吐、上腹痛或不适、食欲减退,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烧、酸中毒、休克、急性糜烂性胃炎,症见胃痛、恶心、呕吐、呕血、便血、急性化脓性胃炎伴有全身重度感染。

慢性胃炎症见上腹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返酸、恶心。或伴有出血、贫血、消瘦。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胃炎多由饮食过量、暴饮暴食、或食生冷、辛辣甘肥、不洁之物。

伤及脾胃,引起胃失和降,或感受风、寒、暑、湿之邪,以及冒感秽浊之气,侵犯胃腑,以致胃脘疼痛、呕吐上逆。

慢性胃炎多由饮食不节、恼怒忧思、过逸过劳而致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而致胃痛。急性胃炎由痰热内阻者,症见胃脘胀满痞痛,心中烦热,呕吐便溏,甚则畏寒发热。

兼食滞者吐物酸腐。痰浊蒙蔽清阳者,眩晕、呕吐甚。

秽浊疫毒所犯者,腹痛甚,欲吐不得。热重者口苦、呕恶。治宜辛开苦降,和胃止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味。

兼食滞者加保和丸。痰浊蒙蔽清阳者加半夏、白术、秽浊中阻欲吐不得者,可先探吐后按证服药。

热重者合竹茹汤。由外邪犯胃者,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闷满,突然呕吐泄泻。

治宜和中化浊,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由脾胃气虚,邪滞中焦者,症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脘部痞闷,大便稀溏不爽。

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旋覆花、代赭石、吴茱萸、黄连等;慢性胃炎由肝胃不和所致者,症见易因情志发病,胃脘胀闷,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治宜舒肝理气、和胃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

由脾胃虚弱所致者,症见胃脘隐痛痞满或伴喜暖喜按,纳呆乏力,食后胀闷,手足不温。

治宜温中健脾,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由胃隐不足所致者,症见胃痛隐隐、灼热嘈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治宜养阴益胃。

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由胃络瘀血所致者,症见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拒按,或见黑便。治宜活血化瘀止痛。

方选失笑散合丹参饮。

中焦虚寒,脾不统血者,可用黄土汤加味。由肝胃湿热所致者,症见嘈杂,泛酸,胃脘灼热,恶心泛呕,口臭口渴,口苦心烦。治宜清肝和胃,利湿,方选温胆汤合左金丸。

上一篇:胃实 下一篇:胃经失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