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脉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839页(948字)

诊断学着作。

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脉专书。据王氏自述,乃“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10卷……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患载录。”所以本书是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之作。全书共10卷。卷1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2、3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4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5述仲景、扁鹊脉法;卷6列述诸经病症;卷7~9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7以伤寒、热病为主,卷8为杂病,卷9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10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

纵观全书,有两个最大特点,第一是首先把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共24种,并将每种脉的脉象(包括脉的体状、搏动征象及其变化),都作了具体的描写,并指出一些相类似的脉,使人们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第二是把晋以前有关诊脉的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有关资料都收集、保存下来,成为后世中医脉诊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本书论述了脉法和多种病证(包括伤寒、热病、内科杂病、妇儿科)的脉证治疗,内容丰富,为历代医家所推重,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但本书体例比较混乱,有不少节段直接引用前人着作而未加以系统整理,故有一些彼此矛盾或脱节之处。书中几乎转录了《伤寒论》的全部条文,其中包括一些与脉学无关的内容。

《脉经》后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历代刊本很多,仅现存即有近50种。

最早可见元天历三年庚午(1330)广勤书堂刻本。建国后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均先后出版了排印本和影印本。②《黄帝内经》以前的脉学着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辩》等所列“考证书目”中有蔡西山《脉经》,亦未见。

上一篇:脉学发微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