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恶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001页(509字)

病证名。

一作噁心。又称泛恶。

指胃气上逆,泛噁欲吐的症状。见《诸病源候论》卷21:“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复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罗氏会约医镜》卷8:“恶心者,胃口作逆,兀兀欲吐欲呕之状,或又不能呕吐,觉难刻过,此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也。其症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有宿水、有火邪、有秽气所触、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症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能致之。能察其虚、实二者,则得其源矣。实邪恶心者,其来速,其去亦速,邪去则止。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复者方愈。且此症之虚者,十居八九,即有挟食、挟痰之实邪,亦必由脾气不健,不能运化而然。治者,当知实中有虚,勿得妄行攻击,以伤胃气也。

”脾不和者,宜和胃理气,二陈汤或橘皮半夏汤;胃有寒邪者,宜温中,用理中汤,胃中热者,宜清火,二陈汤加苓、连、或左金丸等;感受暑热或火盛烦躁恶心者,竹叶石膏汤;胃有痰湿者,宜燥湿化痰,二陈汤、平胃散;胃有食滞者,宜消导,用保和丸;脾胃虚弱者,宜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汤;脾肾虚寒者,宜温补脾肾,用理阴煎、温胃饮等。见呕吐有关条。

上一篇:恶中 下一篇:恶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