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益智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60页(1544字)

中药名。

出《得配本草》。别名:益智子,摘芋子。

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实。多年生草本,高1~3米,根茎延长。

茎直立,丛生。叶2列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20~35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尾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其残留的痕迹呈细锯齿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舌膜质,长1~1.5厘米,被淡棕色疏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棕色,长10~15厘米,被短毛,下端具一环形苞片,包围花轴,小花梗长1~2毫米;小苞片极短,膜质,棕色;花萼筒状,长1.2厘米,一侧开裂至中部,先端3齿裂,外被短毛;花冠管长约1厘米,裂片3,长圆形,长约1.8厘米,上面一片稍大,先端略呈兜状,外被疏短毛,唇瓣倒卵形,长约2厘米,粉白色,具红色条纹,先端钝3裂;退化雄蕊锥状,长约2毫米,发育雄蕊1枚,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线形,长约7毫米;子房下位,卵圆形,密被绒毛,3室,每室具胚珠8~9枚,花柱线形,柱头头状,上位腺体2枚,棒状。蒴果椭圆形至纺锤形,长1.5~2厘米,被疏毛,表面有纤维束线条,果柄短。

花期3~5月。果期5~6月。生长于阴湿林下。分布海南岛及广东南部。

5~6月间果实呈褐色,果皮茸毛减少时采摘;除去果柄,晒干。干燥果实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直径1~1.2厘米。外皮红棕色至灰棕色,有纵向断续状的隆起线13~18条。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种脐位于腹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种脐至背面的合点处,有一条沟状种脊;破开后里面为白色,粉性。

臭特殊,味辛微苦。主产广东。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锅内,炒至外壳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壳,取仁捣碎用。盐益智仁:取益智仁用盐水拌匀,微炒,取出放凉。

(每益智仁100斤,用食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味辛,性温。

入脾、肾经。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多小便。《本草拾遗》:“止呕哕。”“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24枚碎,入盐同煎服。”《本草纲目》:“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①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去皮、脐)120克,益智(去皮)60克,干姜(炮)15克,青皮(去白)90克。上件为散。每服9克,水2盏,入盐1捻,生姜5片,枣1个,擘破,同煎,去滓,温服,食前(《局方》益智散)。②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子仁60克。

浓煎饮之(《世医得效方》)。③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

每服3克,空心米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④治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细,米饮入盐服3克(《经效产宝》)。⑤治漏胎下血:益智仁15克,缩砂仁30克。

为末。每服15克,空心白汤下,日2服(胡氏《济阴方》)。

⑥治白浊腹满,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

姜3片,枣1枚,水煎服(《永类钤方》)。⑦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60克,远志、甘草(水煮)各150克。为末,酒糊丸,梧子大。

空心姜汤下50丸(《本草纲目》)。

益智 1.植株上部 2.花 3.果序

益智仁药材 1.果实 2.种子团 3.种子

上一篇:益胃汤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