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通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89页(961字)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寇脱,离南,葱草,白通草,通花等。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髓。秋季采收。

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

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

洁白色,有浅纵沟纹。

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部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

(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300克)。味甘淡,性凉。

入肺、胃经。泻肺,利小便,下乳汁。

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绵裹塞鼻。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①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通草90克,葵子1升,滑石120克(碎),石韦60克。上切,以水6升,煎取2升,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8、9里,又进1服。

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②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苓(去里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麝香少许。每服1.5克或3克,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③治伤寒后呕哕:通草90克,生芦根(切)1升,橘皮30克,粳米3合。上4味,以水5升煮,取2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④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通草、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

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通草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这种多糖溶于草酸铵溶液)。另含溶于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上一篇:通经草 下一篇:通城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