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汗
书籍:中医辞海中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223页(369字)
病名。
指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湿热内盛,风、水、湿、热交蒸溢渗所致的一种病证。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可伴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
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肤引起。
治宜实卫和营,行阳益阴,方用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本病在《金匮要略》属水气篇而与风水、历节等不同,并指出:黄汗“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千金要方》以本病为五疸之一。《圣济总录》卷61:“其证使人身体虚浮,骨节疼痛,发热汗出而不渴者是也。”后世医书如《证治准绳》、《症因脉治》等以黄汗身肿者属水肿门,黄汗身不肿者属黄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