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391页(2762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基。草麻黄Ephedra siniea Stapf,又名:华麻黄。
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高30~70厘米。木质茎匍匐卧于土中;草质茎直立,黄绿色,节间细长,长2~4~6厘米,直径1~2毫米。
鳞叶膜质,鞘状,长3~4毫米,下部1/3~2/3合生,围绕茎节,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中央有2脉。花成鳞球花序,雌雄异株,少有同株者;雄花序阔卵形,通常3~5个成复穗状,顶生及侧枝顶生,稀为单生;苞片3~5对,革质,边缘膜质,每苞片内各有1雄花;雄花具无色膜质倒卵形筒状假花被;雄蕊6~8,伸出假花被外,花药长方形或倒卵形,聚成一团,花丝合生1束;雌花序多单生枝端,卵圆形;苞片4~5对,绿色,革质,边缘膜质,最上1对合生部分占1/2以上,苞片内各有1雌花;雌花有厚壳状假花被,包围胚珠之外,珠被先端延长成细长筒状直立的珠被管,长1~1.5毫米。
雌花序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2枚,卵形。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
生长于干燥高地、山岗、干枯河床或山田中。分布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药材:草麻黄,又名,田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
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
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木贼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稍细,直径约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
中麻黄,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节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主产山西、河北、甘肃等地。味辛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名医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本草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煎汤(宜先煎,去水面浮沫),1.5~6克;或入丸、散。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①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150克(去根节后秤),桂心600克。上捣细罗为散,以酒2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1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太平圣惠方》)。
②治病疮疱倒黑者:麻黄(剪去节)150克,以蜜1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汗出,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太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斯皆卫实之病也。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其曰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所宜也。
破癥坚积聚,亦非发表所能。洁古云:去荣中寒邪,泄卫中风热,乃确论也。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成分:草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麻黄碱,其次为伪麻黄碱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又含儿茶鞣质6%和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有l-a-松油醇。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1.15%~1.75%,其中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本品还含有鞣质、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糖类化合物和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类。中麻黄含多量麻黄碱,尚含鞣质、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碱的血管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因此用于鼻粘膜肿胀,收缩作用既长,且无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与垂体后叶素合用于升压时,能克服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
麻黄碱升压作用缓慢持久,可维持数小时,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为显着,舒张压一般不降低。对于心脏也有强大的兴奋作用,但反复应用,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易于产生抑制;亦可能扰乱心律,但较肾上腺素弱得多;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若麻黄碱与洋地黄同用,易引起心律紊乱。麻黄碱如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症状,亦能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对麻醉药中毒有苏醒作用,且可用于发作性睡眠病。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持久,特别对支气管处于痉挛状态时其作用更显着;作用于虹膜辐状肌可使瞳孔扩大,也能使胃肠道肌肉松弛,抑制蠕动,但能增加膀胱括约肌的张力;可兴奋离体子宫,但对正常妇女及月经困难者可减少子宫活动。麻黄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草麻黄中提得的麻黄挥发油,在体外试验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麻黄油乳剂对肌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体温均有降温作用。麻杏石甘汤在鸡胚实验中对陕中61-1株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起作用的主要是麻黄;石膏、甘草、杏仁对麻黄的抗病毒作用,并不表现协同。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麻黄的作用较强。
草麻黄 1.雌株 2.雄花 3.种子及苞片
木贼麻黄 1.花枝 2.雌花序
中麻黄 1.花枝 2~3.枝节 4.雌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