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淡豆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424页(741字)

中药名。

见《本草汇言》。别名:香豉,淡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制法:取桑叶、青蒿加水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大豆拌匀,俟汤吸尽后,置笼内蒸透,取出略凉,再置容器内,上盖。

煎过的桑叶、青蒿渣,闷至发酵生黄衣为度,取出,晒干即得。药材:干燥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厘米,宽3~6毫米。

外皮黑色,微有纵横不整的皱折,上有黄灰色膜状物。外皮多松泡,有的已脱落,露出棕色种仁。质脆,易破碎,断面色较浅。

有霉臭,味甘。以色黑、附有膜状物者为佳。味苦,性寒。

入肺、胃经。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疼冷。”《药性论》:“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癍,呕逆。”煎汤,6~12克;或入丸剂。

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①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150克,切碎,好豉1升,脂600克。

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补缺肘后方》)。②治断奶乳胀:豆豉150克,水煎,服1小碗,余下洗乳房(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③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焦炒豉,令烟绝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④治阴茎上疮痛烂:豉1分,蚯蚓湿泥2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药性论》)。

《本草纲目》:“黑豆性平,得豉则温。既经蒸罨,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沾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

上一篇:淡竹笋 下一篇:淡味当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