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十二经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5页(468字)

基础理论名词。

出《灵枢·经别篇》,指由十二正经分出的十二条“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为行于躯体深部的、上下直行的、有特定循行流注规律,正经部分,与络脉不同。十二经别有离(别)、入、出、合的各该具体部位,离于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周围的循行路线分支而行;入于躯干部进入胸腹腔部位;出于胸腹至颈项表浅部;合即手足三阳经别在头面部上合于本经主干,而三阴经别则上合于与之相表里的阳经经别。故而,十二经别形成“六合”。

十二经别的意义在于补充了十二正经循行主干分布之不足,加强了体腔脏腑间表里相合关系的联系,并沟通阴阳经脉之间的气血流注。并且,由于十二经别之合皆在头面清窍部位,使“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了切实的经络理论依据。

再者,手足之阳经的经别,分别通过与之相表里的脏,如“足少阳之别散之上肝”,更加强了联系和濡养作用,充分体现出经络的“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生理作用。十二经别的具体循行起止及离(别),入、出、合,见各正经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