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八仙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7页(949字)

中药名。

见《植物名实图考》。别名:紫阳花,粉团花。

耳草科植物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的根、叶、花。落叶灌木。

小枝粗壮,有明显的皮孔与叶迹。叶大而稍厚,对生,椭圆形至宽卵形,长7~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上面鲜绿色,下面黄绿色;叶柄长1~3厘米。伞房花序顶生,球形,直径达20厘米;花梗有柔毛;花极美丽,白色、粉红色或变为蓝色,全部都是不孕花,萼片4,宽卵形或圆形,长1~2厘米。夏季开花。我国各地园林与民间常有栽培,变种很多。春、夏季采收。

味苦,微辛,性寒。有小毒。

截疟。治疟疾,功效与常山相仿。还用治心脏病,肾囊风,烂喉等。内服煎汤,9~12克。

外用:水煎洗或磨汁涂。①治疟疾:八仙花叶9克,黄常山6克,水煎服。

②治肾囊风:粉团花7朵,水煎洗患处。③治喉烂:粉团花根,醋磨汁,以毛涂患处,涎出愈。

(方出《现代实用中药》)本品含抗疟生物碱。花含芸香甙(Rutin),干花中含量超过0.36%,根及其它部分含白瑞香素(Daphnetin)的甲基衍生物和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根中还含有八仙花酚(Hydrangenol)、八仙花酸(Hydrangeic acid)和半月苔酸(Lunularic acid)。叶尚含茵芋甙(Skimmin)等。

①抗疟作用:八仙花(品种未鉴定)乙醇提取液1.5克/公斤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9天对鸡疟有显着疗效,能使小鸡末梢血液中疟原虫变形,数目减少以至消失。作用较常山慢,强度约为奎宁的13倍。八仙中的总生物碱的疗效为常山总生物碱的1/2,毒性则为其1/4。其缺点是容易引起呕吐,化疗指数亦不够高。②其它作用:麻醉静脉注射0.5~1克/公斤,只引起短暂血压下降,心收缩振幅加大,对猫、在位肠管的蠕动有轻度促进作用,对兔在位子宫可使节律性收缩加强,大剂量则出现短暂之痉挛性收缩。毒性实验表明:小鸡皮下注射乙醇提取液13克/公斤,可引起死亡。

口服0.2克/公斤,可引起呕吐。静脉或皮下注射1.5克/公斤,可引起呕吐、血便及死亡。死亡狗病理检查发现:内脏充血显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消化道和肺出血。

上一篇:八仙丸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