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干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57页(831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干燥根茎。原植物见生姜条。

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

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

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味辛,性热。入脾、胃、肺经。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内服:煎汤,1.5~4.5克。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②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6克(《千金方》)。③治脾寒疟疾:干姜、高良姜等分。

为末。每服3克,水1盏,煎至7分服。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方寸匕(《外台秘要》)。④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每米饮服6~7枚,日服3夜1服(《补缺肘后方》)。

⑤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3克(《千金方》)。⑥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120克,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桐子大。

每空心米饮下30丸(《十便良方》)。⑦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⑧治痈疽初起:干姜30克。

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根茎含挥发油,其中有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脑、姜醇、柠檬醛等。尚含树脂、淀粉。

上一篇:干咳嗽 下一篇:干姜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