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小儿热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32页(703字)

儿科病证名。

小儿由于邪热过盛,阳气内郁,不能透达于四肢手足而见手足厥冷,或热极似寒、真热假寒之象的病证。属小儿厥证之一,又名小儿阳厥,多见于小儿急性热病过程中,因小儿阳体,复受热邪,两阳相搏,化热极速,阳热郁闭,不得外通而出现内热外厥,热深厥深之证。

临床多见患儿手足厥冷,但多冷不过膝,且胸腹灼热,体温升高,面赤气粗,畏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烦躁不眠,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咽喉肿痛,或神昏谵语,舌红而降,苔黄而燥,脉沉滑而数。此证在未发厥前,常有头痛身热等症状。

热厥治疗总则为泄热通下开窍,但《温病条辨》中指出:“热厥之中,亦有三等:有邪在络居多,而阳明证少者,则从芳香;有邪搏阳明,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体皆厥,当从下法;有日久邪杀阴亏而厥者,则从育阴潜阳法。”因此虽皆热厥,亦须分清邪正虚实,表里浅深,区别对待。

如小儿热病中,证见舌蹇肢厥,神识昏迷,面红气粗,烦躁不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舌质红绛,舌苔黄或少苔,脉弦滑而数。此属热邪内陷,蒙蔽心包,堵闭心窍之阳热闭厥证,治宜先以安宫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同时以服清宫汤清心包热。若热入阳明,证见手足厥冷,但身热如焚,口渴饮冷饮凉,脉洪舌红者,系阳明气分热盛,宜用白汤,若手足瘈疭者,宜加水牛角、钩藤凉肝熄风。若证见面目俱赤,肢厥、瘈疭,神昏,胸腹坚满拒按,大便燥结不通,舌质红绛,苔黄厚,脉沉伏而实,此阳明有形热结,上冲心包,内闭清窍,治宜通腑泻热,用大承气汤。若患儿口中津液干涸,痉厥神昏、舌蹇烦躁者为热入下焦,内灼真阴,可先服紫雪丹退热镇痉,再用三甲复脉汤育阴潜阳。

上一篇:小儿热泻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