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小儿脱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37页(599字)

儿科病证名。

指直肠粘膜或直肠或乙状结肠脱出于肛门之外的病证。多发于1~3岁的小儿。

本病多继发于其它疾病,单纯气虚而致脱肛者少见。

《诸病源候论》卷50:“脱肛者,肛门脱出也。肛门,大肠之候,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谓之脱肛也。”肛门为大肠之门户,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脱肛与肺和肠道疾病有关。小儿脱肛,因小儿禀赋怯弱,气血未充,“肠胃薄瘦”,加上久泄、久利引起脾胃虚寒,中气下陷,不能提摄;或里急后重,用力迸气而致肛门脱出。久则肺气受损,不能为大肠行津液,而有习惯性便秘,液燥肠干,大肠气迫于下,而导致肛门外翻。婴幼儿的脱肛多为部分脱垂,也称粘膜脱垂,有别于多发于成年人的直肠壁全层脱出。本病的早期症状为排便时自觉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便后能自行复位,久脱之后须用手上托方能复位,大便后有下坠感或排便不尽的感觉,排便次数增多,有时有小便困难和尿频,久之则患儿哭闹、咳嗽、走路、久立即可脱出。

脱肛多因他病所致,故治疗首先要治疗原发疾病,单纯脱肛,则补气升陷,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肛门脱出后,不能自动回缩时,用棉花或纱布蘸少许食油,轻轻将肛门脱回,并令仰卧,两下肢并拢,稍事休息后再下床活动。

若肛门脱出时间稍长,脱出物肿硬,不易复位,而肛门不红,则可用葱、荆芥、五倍子煎汤熏蒸;肛门红肿者,用朴硝、白矾热水冲化熏洗,再用手法复位。

上一篇:小儿偏风 下一篇:小儿雀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