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中西医汇通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552页(1059字)

中医学流派名称。

简称汇通派。为19世纪出现于中医学界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端绪可上溯至明末清初方以智、汪昂等人译着近代西医学书籍《脉考》、《古方解》等的时期,而最早提出“汇通”说法者为洋务派大臣李鸿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改良派与国粹派之争,在中西医汇通思潮中均有所折射。因此,严格地讲,“中西医汇通”是一种时代思潮,其中又鲜明地区分为立场、观点和方法全然不同的几种派别,如唐宗海(容川)认为传统中医学远远高于近代西医学水平,因而学习吸收西医知识目的在于保存中医固有特点及所长,即早已超越解剖生理阶段的“气化”境界,完全回归《内经》时代,代表着作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另二种为闭关自守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即国粹主义及其反面的全盘照搬否定本国一切的、洋奴买办式的民族虚无主义,这二种思潮在中西医学汇通中一直未能占主流地位;占中西医学汇通主流地位者为晚近出现的以朱沛文、恽铁樵和张锡纯、杨则民等为代表的一类观点,他们真正意识到中医学有待于发展,而且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必须互补互益,才能产生一种融汇众长的大同医学,这才是中西汇通的根本目的。因而他们在理论探讨及临证实践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虽然他们各自在吸收汇通道路上的方法、途径和深度、广度均有差异,并且心得收获亦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成绩和教训,代表着中西汇通派的主流和方向,为近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努力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最重要的启示。如朱沛文强调:“医治人身之道确乎有据,非可空谈名理。若不察脏腑官骸体用,但举寒热虚实之概,谬以温凉补泻之方,而能愈人鲜矣”(《华洋脏象约纂》),肯定西医学对解剖生理等基础研究的成就,看到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的务虚倾向。而张锡纯则是中西医汇通的积极实践者,张氏着《医学衷中参西录》,临症每以中西药合用治疗。

杨则民却重视中西医学文化哲学背景之差异,着有《内经哲学之检讨》,将中西汇通的难点所在视为哲学指导思想方面上的难以统一,这种观点确有其独到层次深度。

恽铁樵则指出中医若欲进步保存,“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认为不应以《内经》为止境,应师古而不泥,有所超越。此期还出现了“中西医学研究会”及《中西医学报》、《医学世界》等研究团体及刊物。

总之,由于时代环境的局限,“中西汇通”既无明确的方向,亦无正确理论指导,在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手段中均存在着重大缺欠,因而他们改良式的“汇通”愿望难以实现,并且他们立论每多牵强附会和外部比附,这是汇通派最终汇而未通历史教训的基本原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