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牛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53页(572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角胎、牛角笋。

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角中的骨质角髓。

由宰牛场收集。

从牛角中取得后,用清水浸泡数天,刮去残肉,再洗净、晒干。呈圆锥形,微弯,中空,基部较粗,上部渐尖,长约15厘米,底部径约5厘米。

外表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满布骨质细孔,并有少数浅纵沟。质坚硬。

横切面中空,外壁厚约6毫米,灰白色,较细致,内层有粗大髓样组织。

气微腥,味淡。

主产江苏,其中各地亦产。炮制时,①生牛角:牛角洗净后,劈成小条,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

②炒牛角:先将砂子入锅炒热,再入生牛角菍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砂子,放凉即可。味苦,性温,无毒。入足厥阴,少阴血分,兼入手阳明经。

止血,止痢。

治便血,衄血,妇女崩漏,带下,赤白痢,水泻。内服:煎汤,3~9克;或入散剂。①治赤白带下:牛角(烧令烟断),附子(以盐水浸泡七度,去皮)。上件等分,捣罗为末。

每空心酒下6克。(孙用和)②治卒下血:黄牛角一具(烧赤色,出火即青碧)。上一味为细散,食前浓煮豉汁,和6克,重者日三(《近效方》)。③治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牛角烧灰。

上一味捣筛,白饮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含碳酸钙、磷酸钙等。

上一篇:牛肚补胃汤 下一篇:牛尾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