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55页(852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o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胆。味苦,大寒。入肝、胆、肺三经。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治风热目疾,黄疸,便秘,消渴,小儿惊风,痈肿、痔疮。
内服:干燥粉末,0.3~0.9克;或入丸、散。外用:取汁调涂或点眼。
脾胃虚寒者忌之。目病非风热者不宜用。①镇肝明目:腊月牯牛胆中盛黑豆100粒,后100日开取,食后、夜间吞二七枚(《药性论》)。②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90克,龙胆30克,牛胆一枚(干者)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生麦门冬汁下10丸,日3~4服(《太平圣惠方》)。③治金疮:牛胆,纳石灰于内,悬通风处百日,敷(《本草备要》)。从宰牛场收集,取得后挂起阴干或自胆管处剪开,将胆汁倾入容器内,密封贮藏。
或加热使之干燥亦可。
新鲜牛胆囊呈肾脏形,长约18~20厘米,最宽处约5~6厘米,干后呈囊状,有纵皱。新鲜的胆汁为绿褐色或暗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稍干则变为浓稠。
完全干燥者,呈绿褐色固体状,揉之则成粉质。气腥臭,味苦。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牛胆汁除水分外,主要含胆酸钠盐、胆色素、粘蛋白体及少量脂肪、肥皂、胆固醇、卵磷脂、胆碱、尿素以及氯化钠、磷酸钙、磷酸铁等无机盐。
胆酸钠盐中的酸均为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它们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甘胆酸、牛磺胆酸及石胆酸。牛胆汁中以胆酸含量为最多,次之为脱氧胆酸;据分析,1000毫升牛胆汁含胆汁酸60克(其中胆酸44克,脱氧胆酸8.1克,鹅脱氧胆酸1.2克),胆甾醇0.37克,胆色素1.7克,脂肪酸3.8克。
胆酸钠盐具有强大的乳化脂肪效力,是油脂水解时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胆汁的苦味主要基于胆酸盐。胆色素赋予胆汁以污绿色。有两种重要的胆色素,即胆红素与胆绿素,它们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生成。胆红素也可从牛黄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