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子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00页(507字)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月桂实。
为樟科植物月桂Laurus nobilis L.的果实。
分布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常栽培于庭园。干燥果实呈卵圆形,几为黑色,长至15毫米,顶端略尖,有柱头的残基;表面平滑而带光泽,具粗皱纹。果皮薄而脆,内有种子1粒,其种皮紧贴于果皮的内壁,胚通常呈类棕黄色,内有子叶2枚。子叶气味芳香,味苦,果皮香气略逊,但味较苦。
味辛,性温,无毒。
内服:煎汤,3~6克。外用:研末掺。果实含芳香油1%。
干果含脂肪44.1%,其中含有月桂酸1%、棕榈酸19%、油酸56.6%、亚油酸21%、亚麻酸2.5%。果仁含脂肪26.3%,内含月桂酸45.1%、棕榈酸3.8%、油酸28%、亚油酸23.1%。
种子含蛋白属谷朊类和球朊类。叶含芫香油0.3~0.5%(可以高达1~3%)。
主要成分是芳樟醇、丁香油酚、牻牛儿醇、1、8-桉叶素、松油醇、乙酰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α-蒎烯、水芹烯等,尚含倍半萜内酯大拢牛儿内酯和芸香甙。树皮和树干含生物碱黄肉楠碱和无根藤碱。
挥发油有抗真菌作用。国外“月桂膏”外用,治风湿、麻痹、感冒等,还可用以促进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