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碗花花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95页(466字)
中药名。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别名:大头翁,野棉花根。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的根。生于低山或丘陵区的山坡、沟边及路旁。
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春季或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干燥根呈长圆条形,弯曲,长短不一。外表暗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纹,并有突起的小根及根痕。根头部较粗,残留干枯的叶柄,密生灰白色茸毛。
质脆,断面纤维性,淡黄棕色,有棕色射线。气微,味苦。产于陕西、四川、甘肃等地。
在甘肃地区作白头翁用。味苦辛,性凉,有毒。入肺、脾经。
杀虫化积、消肿散瘀。治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内服:煎汤,3~6克;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①治秃疮:野棉花30克,研粉,青胡桃皮120克,共捣烂外敷。②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野棉花适量,捣烂外敷。③治跌打损伤:野棉花30克,童便泡24小时,晒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1.5~3克,每日服2次。④治疟疾:野棉花9克,水煎服(方出《陕西中草药》)。根含白头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