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20页(1844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重台,鬼藏,玄台,逐马,馥草,黑参,元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根。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
根圆柱形,长5~12厘米,直径1.5~3厘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黄褐色。茎直立,四棱形,光滑或有腺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70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状;花梗长1~3厘米,花序和花梗都有明显的腺毛;萼片5裂,卵圆形,先端钝,外面有腺状细毛;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毫米,有5裂片,上面2裂较长而大,侧面2裂片次之,下面裂片最小;雄蕊4,2强,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鳞片状,贴生在花冠管上;花盘明显;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
蒴果卵圆形,先端短尖,深绿或暗绿色,长约8毫米,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长在山坡林下。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
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
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
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味苦咸,性凉。入肺、肾经、滋阴降火,除烦解毒。
治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行,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①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30克。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30~40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②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30克。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③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30克,大黄15克(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
北玄参的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流浸膏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小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健康犬及“肾型高血压”犬,口服煎剂2克/公斤,每日2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效力较前者更显着,减少剂量时,作用出现则延缓。在蟾蜍心脏灌流时,流浸膏小量可呈现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②其它作用: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从其根中提出的P-Methorycinnamic acid对伤寒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浸剂在体外,有抗真菌作用。
因含皂甙,故有显着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此外,同属植物S.grossheimi;中所含的总黄酮甙元有降低动物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利胆等作用。S.nodosa有镇静、降压、强心、扩张血管,并有某些抗惊厥的作用。
玄参 1.花、果枝 2.花冠上部解剖示雄蕊与退化雄蕊 3.花萼及雌蕊
玄参药材
北玄参 1.根 2.植株上部 3.花 4.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