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地耳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81页(853字)

中药名。

见《植物名实图考》。别名:田基黄、雀舌草、寸金草。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

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

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

花期5~6月。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夏、秋采,洗净,晒干。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

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

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气微,味淡。

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味苦甘,性凉,无毒。

功能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咬伤。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大剂可90~12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①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60~90克,水煎服,每天1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痢疾:地耳草15克,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30克调服(《江西民间草药》)。③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30克,水煎服。

疳积泻加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药理实验表明流浸膏对离体肠使节律性收缩增强,高浓度呈痉挛性收缩。对在体及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时,心肌显示先兴奋而后抑制,高浓度出现心脏纤维颤动而停止。

上一篇:地机 下一篇:地羊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