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耳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117页(1304字)

病证名。

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鸣之症最早出自《内经》,引起耳鸣的原因较多,归纳来可分5方面:体虚肾亏、素体不足,或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肾精耗伤,或由劳累过度或病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经络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虚不振清气不升,均可引起本病;外邪侵袭,若感受风邪或风热、壅闭清窍可致耳鸣;肝火上扰、如情志抑郁、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火、清窍被蒙,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火独亢、循经上扰,或肾水不足、相火偏亢、妄动于上、可引起耳鸣;痰浊阻耳、若形体素胖、多食厚味、痰浊内盛、阻扰清窍而致耳鸣;瘀阻宗脉、耳为宗脉所聚,经脉瘀阻,经气不通于耳、致使耳失经气滋养、产生耳鸣。

耳鸣与耳菌、耳痔、耳挺有别。

耳鸣或兼有耳道疼痛或流脓、或不兼它症、无肿块阻塞耳边或突出耳外。

耳菌、耳痔、耳挺均属肿块阻塞耳道而致耳鸣、耳聋、因肿块形态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形如蘑菇者,名耳菌;形如樱桃、乳者名耳痔;形如枣核者名耳挺。耳鸣分虚实证,实证有风邪外袭者,症见突然耳鸣、头痛恶风或者发热、骨节酸痛,或耳内作痒、脉浮数、苔薄白,或有连及耳根、牙龈肿痛,或有寒热、咳嗽、口干、耳中疼痛、出血、流脓等症。

治以祛风解表为主,方药常用清神散。有肝胆火盛者,症见卒然耳鸣,头痛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热,方药常用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有痰火郁结者,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治以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方药常用礞石滚痰丸。有瘀阻宗脉者,症见耳鸣、面色黧黑、耳流陈血、或见聤聍与陈血胶结、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

治以通窍活血,方药常有通窍活血汤。虚证有中气不足者,症见耳鸣、或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面色黄白、倦怠乏力、神疲纳少、便溏、脉细弱或大而无力、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治以益气健脾,方药常用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

有阴血亏损者,症见耳鸣嘈嘈、面色无华、唇甲苍白、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治以补益气血,方药常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有肝肾亏损者,症见耳鸣、兼有头晕目眩、腰酸遗精、脉弦细或细弱、舌质偏红、或兼有腰酸肢冷、阳萎早泄、脉沉细、舌淡苔薄,治以耳聋左慈丸、补肾丸。现代研究:肾与耳的一些细胞有相似之处。现代医学发现肾脏和内耳中的一些细胞在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和酶的含量分布都有相似的特征,而且抑制肾功能的药物亦能抑制耳功能,耳毒性抗菌素(如新霉毒、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等)对肾亦表现毒性作用。促进肾功能的物质亦能促进耳功能,醛固酮对听毛细胞与听神经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甘草有降低耳毒性抗菌素的毒性作用。甘草具有解毒作用,甘草中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等,动物实验表明甘草酸的水解物甘草酸甙元或其琥珀酸盐毒性均很低,通过甘草酸与链霉素碱性基因的化学结合、制成甘草酸链霉素及甘草酸双氢链霉素,能减轻链霉素的毒性作用而保留其抗菌作用。实验证明甘草酸链霉素对前庭功能的损害明显低于硫酸链霉素,同时证明甘草酸双氢链霉素在实验动物中不仅耳聋发生率低,而且听力下降程度亦轻。

上一篇:耳疖 下一篇:耳鸣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