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夹竹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139页(1126字)

中药名。

见《植物名实图考》。别名:柳叶桃、水甘草、白桃。

为夹竹桃科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的叶或树皮。

常绿灌木,高达2~5米。

叶具短柄,3叶轮生,少有对生,革质,长披针形,长7~19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平行羽状脉。聚伞花序顶生;花紫红色或白色,芳香;萼紫色,外面密被柔毛,上部具5枚三角形的裂片,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漏斗状,5裂片或重瓣,右旋,相互掩盖;雄蕊5,贴生于管口,花丝短,有白色长毛,花药先端有丝状附属物,密生白毛,螺旋状卷曲而伸出于花冠外;子房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僧帽状。长蓇葖果2枚,长约15~18厘米。花期8~10月。

栽培种常年有花。广东、广西、四川、黑江、浙江等地均有栽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味苦,性寒,有毒。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去瘀。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经闭。内服:0.3~0.9克煎服。

研末,0.5~1分。外用:捣敷。

孕妇忌服。不宜多服久服,过量则中毒。①治癫痫:夹竹桃小叶3片,铁落2两。

水煎,日服3次,2日服完(《云南中草药》)。②治哮喘:夹竹桃叶7片,粘米1小杯。同捣烂,加片糖煮粥食之,但不宜多服(《岭南采药录》)。

③治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夹竹桃绿叶,用湿布拭净,于60~70℃低温下烘干研末。成人第1日用1分~12分,分2~3次服;第2、第3日,每日8厘~1.2分,分2~3次服,至病情好转,可减为每日3厘或更少量(《湖南药物志》)。叶含强心成分,主要为欧夹竹桃甙丙,系夹竹桃甙元与夹竹桃糖所成的甙。还含欧夹竹桃甙甲,欧夹竹桃甙乙,去乙酰欧夹竹桃甙丙等。

叶中的强心甙,在开花期含量最高,还含三萜皂甙(甙元为果酸及齐墩甲酸),芸香甙,橡胶肌醇等。树皮含夹竹桃甙A、B、D、F、G、H、K等,系洋地黄毒甙元和乌他甙元的各种糖甙。根含酚性结晶物质,挥发油、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三萜成分。花含羟基洋地黄毒甙元、乌他甙元、洋地黄次甙、夹竹桃甙H等。

药理实验表明①强心作用:国产夹竹桃具有显着的强心作用,无论叶、茎、皮、木质与花均有效力,以叶作用最强,花最弱。自国产夹竹桃中提得的甙丙具有强心甙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则介于毒毛旋花子甙及洋地黄之间,在作用速度方面,应属于迟效心甙类。

②叶对小艾氏腹水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叶和根皮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夹竹桃叶的毒性反应类似洋地黄,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紊乱及心率不整。

煎煮的时间,可影响其毒性。临床报道夹竹桃有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且生物效价较后者为高,因此临床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

上一篇:夹阴伤寒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