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39页(1389字)

病名。

指由血小板生成低下、破坏过多和分布异常等原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瘀点和瘀斑,粘膜和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本病属祖国医学血证、紫斑等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骨髓巨核细胞受损所致血小板生成低下。如药物、恶性肿瘤骨髓浸润、感染、尿毒症、电离辐射、某些血液病、甚罕见的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多种原因所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循环血中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各种原因引起脾脏肿大,脾机能亢进,血小板阻留于脾池内,多达血小板总量的85%以上,往往超过血小板生成数量,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血浆致血小板稀释。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为急性型,多见于儿童;男女发病率相近,约80%的病人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多有畏寒、发热、血小板显着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严重,可有大量瘀点、大片瘀斑,偶见皮下血肿。紫癜先见于四肢,下肢为多,分布不均。粘膜出血多见于鼻、齿痕。口腔粘膜及舌可出现血泡。

少数结膜下出血,偶因视网膜大片出血而失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出血也颇常见。颅内出血虽少见,如发生常危及生命。

急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往往呈自限性;治疗积极数周内逐渐恢复或痊愈。少数病人可迁延半年左右,亦有发展为慢性者。若病程超过半年以上为慢性型。

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女性为多。一般出血症状轻,起病缓慢,主要为反复发作的皮肤瘀点。有时出血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如鼻衄。女性可能以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皮肤瘀点或瘀斑不一定出现。大多数病人无其它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者,每次发作常持续数周或数月。经治疗后部分病人可获愈或缓解;反复发作者常有脾脏轻度肿大。出血量多而持续时间较长者,常引起贫血。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型多因热毒内伏营血,或阳明胃热炽盛,以致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溢出常道,出现皮肤紫癜或伴其它血证。

慢性型多因脏腑气血亏虚,气虚不摄血,脾虚不能统血,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若阴血不足,虚火内生,血随火动,妄行脉外;若脾肾阳虚,命门火衰,阴寒凝集于下,虚火浮炎于上,阴阳不相为守,致血不归经而外溢;出血之后,离经之血,瘀阻体内,以致血循障碍,加重出血或反复出血不止。临床上血热妄行者,症见起病急,初起伴见恶寒发热,斑色紫赤,量多成片,或衄血,尿血,血色鲜红,面赤心烦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味,如兼烦热便秘可合调胃承气汤。阴虚火旺者,症见紫斑较多,色紫红,时发时止,伴头晕目眩,耳鸣,低热颧红,心烦盗汗,齿衄,鼻衄,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清热止血。

方选大补阴丸加味。气不摄血者,症见斑色淡红,清稀不显,时发时愈,劳则加重、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头晕乏力,纳差,月经量多,舌淡,脉濡缓。

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方选归脾汤加味。

如病程长久,斑色紫淡,面色白,四肢不温,腰酸膝软,便溏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无力者,酌加熟附子、仙灵脾、巴戟天等以温补脾肾之阳。瘀血阻络者,症见斑色紫暗,时起时消,消退较慢,或伴腹痛,痛定不移,或腹中痞块,脉细涩或弦,舌紫暗有瘀斑。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血化瘀。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

上一篇:血亡目病 下一篇:血见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