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血吸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41页(2597字)

病名。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血吸虫可分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三种。我国的血吸虫病系由日本血吸虫侵入人体,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根据本病临床表现,流行特点,属于中医温病学中的暑温、湿温、蛊毒、蛊胀等病范畴。

①现代医学认为:日本血吸虫成虫是一种雌雄异体的吸虫。成虫产卵后,部分可随粪便排出。

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发育为尾蚴。当人或动物与疫水接触,尾蚴由皮肤侵入,并在门静脉系统发育为成虫。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出血吸虫虫卵的病人及患病动物。

传播途径是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而感染。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率与疫水接触机会多少有关,以夏秋季多发。人是血吸虫病的终宿主;、犬、等30余种哺乳动物也可感染,称“保虫宿主”;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急性期血吸虫病可根据与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免疫试验而确诊。慢性期可根据与疫水接触史,临床上有腹胀、腹泻、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发现虫卵或孵化阳性可以确诊。

若未查到虫卵,可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或直肠拖网法检查及免疫学试验,以明确诊断。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个月左右。在感染后2~3天内出现尾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或疱疹,奇痒,数日内自行消退。伴见咳嗽,畏寒,低热,荨麻疹等。急性期血吸虫病可见发热呈间歇性热或弛张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盗汗。

重者有意识淡漠,听力减退,昏迷。

急性期一般不超过2月。重者可高热数月,并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恶病质以至死亡。发热期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腹痛,腹泻,呕吐,腹部有压痛,柔韧感。少数重症可出现腹水。90%以上患者有肝肿大,质软,压痛,肝功能异常,半数以上有轻度脾肿大。

慢性血吸虫病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或小量反复感染进入本期。

可持续一二十年或更长。或无症状,或以腹泻为主,日便2~3次,呈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腹痛,消瘦,贫血,乏力,肝脾肿大。晚期血吸虫病分巨脾型:表现为脾脏明显肿大,可达脐下及盆腔,质硬表面光滑,食道静脉曲张,亦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症状,此型占70%左右。腹水型:表现为腹胀,乏力,贫血,消瘦,下肢浮肿,体检可见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脐疝。每因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出现肝昏迷死亡。侏儒型:幼年时期多次反复感染,脑垂体功能减退,男性睾丸细小,女性无月经,缺乏第二性征。智力不受影响。异位性血吸虫病以肺、脑血吸虫病多见。

肺血吸虫病,轻者仅有咳嗽,重者有气急,哮喘,胸闷,咳血痰等,经病原治疗3~6月消失。脑血吸虫病,发生率1.74%~4.29%。

急性型呈急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阳性,嗜睡,痉挛,意识和精神障碍;慢性型以癫痫发作为主。

伴头痛,呕吐,语言障碍,瘫痪等症状。

本病合并症:多见有阑尾炎,肠梗阻和癌变,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原发性腹膜炎等。②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感受蛊毒所致。

蛊毒初由皮毛而侵入肺卫,波及气营,下涉肠道。若治不及时,或毒盛正虚者,蛊毒随经入脏,留着于肝脾,引起气郁、血瘀、水停的病理改变,气滞、血瘀、水停三者恶性往复,互为因果,阻于胁下胃脾,影响整个脏腑气机的升降与化行,终至五脏交亏,阴阳两虚,气血衰惫。本病过程中的几个主症,应与有关病症作鉴别。痞块与胸膈痞满的区别在于:血吸虫的痞块结于两胁之下,有形有物,胸膈痞满证是无形之气痞,胁下不能扪及痞块存在;痞块与疟母的区别在于:疟母的部位在左胁下,虽有痞块可及,但无血吸虫病的有关症状,而有疟疾病史;与下焦癥瘕证的区别在于:癥瘕虽为有形有物者,但部位在下焦,不难区别;蛊胀与臌胀的区别在于:蛊胀是以腹中积水,单腹胀大为特点,以蛊毒虫邪为原因,以痞块为前提。

臌胀有蛊毒虫邪感染致病的经过,或有单腹胀大,腹中积水,但腹胀不坚满,伴有浮肿或腹中积气成气胀,无痞块积水浮肿;蛊痢与腹泻下痢的区别在于:血吸虫病的腹泻下痢,时发时止,其势较缓,常持续数月或数年,伴有蛊胀、痞块等特征性症状。有典型的疫区感染史等。

发病急性期,临床以表里受邪为主者:症见发热恶寒或往来寒热,头身疼痛,胸胁苦满,无汗,发疹奇痒,时现时隐,咳嗽胸痛,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数。病甚者,邪热传里,发热持续,汗出,口渴,便秘或腹泻便脓血,神志迟顿,谵妄,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宜杀虫,解蛊毒,和解表里。

和解表里方选柴胡桂枝汤。

肠道热盛,下痢后重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高热谵妄者,用白汤重剂。杀虫,解蛊毒用方:南瓜子仁去油粉剂,或复方槟榔丸,或鸦胆子去壳取仁,每粒重0.4克,成人每次10粒装胶囊吞服;临床以气阴两虚为主者:症见发热不退,神疲乏气,心悸气短,口燥咽干,虚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益气滋阴,清热生津。

方选竹叶石膏汤加味,或黄连阿胶汤加味。

慢性期及晚期,症情复杂,以痞块、蛊胀、下痢、黄疸、虚损为主要表现。痞块者:若形体尚充,面华唇红,食可便调痞块小,质软,治宜化瘀破结,方选大黄虫丸,或膈下逐瘀汤等;若肌肉脱削,形气尪羸,便溏食少,痞块坚硬如石,大过脐。治宜益气养血,健脾柔肝,化瘀散结。

方选八珍汤加桃仁、红花、鳖甲等。蛊胀者:若形体尚充,腹胀如鼓,青筋怒张,按之浮动,胁下痞块,饮食减少,便干尿黄。治宜泻下逐水,方选舟车丸或十枣汤;若面色白,神疲少气,腹大按之坚满,头眩心悸,纳差肌削。治宜益气养血,健脾行水。方选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等加淡渗利湿之品。下痢者: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或有发热,腹胀胸满。治宜杀虫,解蛊毒,调气行血。方选白头翁汤加木香、槟榔、芍药、鞭草,重者同时服用南瓜子粉。

黄疸者:或身目黄色鲜明,便干尿赤,口苦口干,发热。治宜清热化湿,退黄利胆。方选茵陈蒿汤加味;或黄色暗晦,便溏尿黄,神倦,四肢不温。治宜健脾利湿退黄。

方选茵陈五苓散;或发病急骤,黄疸加深甚快,神昏高热,出血斑疹。治宜清心开窍,解毒清热,疏肝利胆。方选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醒脑静,茵陈蒿汤加郁金、败酱草煎服。

必要时中西医配合治疗。虚损者:面色暗晦不华,发毛枯槁,肚大肢小,男子阳萎,女子无经,发育迟缓,形同侏儒。治宜补肾益精。

方选河车大造丸加菟丝、巴戟、寄生、冬虫草、鹿茸等。兼夹发热或出血或痞满或肝阳上亢者,需辨证治疗。

上一篇:血心痛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