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血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51页(535字)

①病名。

指痢下挟血或下纯血者。出《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又名赤痢。

本证多由热毒乘血所致,亦有脾胃虚寒,血失统摄所致者。

《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时方妙用·痢》:“下奔鲜血,口渴便短,里急后重,脉盛者,为火证,宜白头翁汤,一日二服。虚人及产后加阿胶、甘草。亦有下鲜血而非火证者。若血带黯而成块者,属热者少,属寒者多,俱宜从脉证细辨之。

若口中和,脉细,小便长,手足冷者属虚寒无疑,宜以理中汤加灶心土八钱主之,下血多者,宜间服黄土汤。

”故凡下痢血色鲜红,腹痛里急后重,脉盛者。治宜清肠解毒,方选白头翁汤。

下血不止者,用黄连阿胶汤加味。中气虚寒,血色灰暗,面色萎黄,脉弱者,治宜温脾摄血,方选黄土汤。血痢久不愈者,属阳虚阴脱,用八珍汤加升举之药。

甚有阵阵自下,手足厥冷,脉渐微缩,此为元气欲绝,急灸气海穴,用附子理中汤。

参痢疾,赤痢、赤白痢条。本证可见于阿米巴肠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过敏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中,若临床表现与本病证特点相符可参照辨证治疗。②儿科病证名。即纯血痢,出《太平圣惠方》卷93。

见纯血痢条。

上一篇:血痣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