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囟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57页(842字)

儿科病证名。

指小儿囟门凸起的病证。是二岁以内的婴幼儿囟门尚未闭合前常见的病证。

多由外感时邪,里热炽盛,或化火生风,火毒上攻而致囟门填胀。

《育婴家秘》云:“囟填者,囟门肿起骨高突也。经云:热甚则肿,由邪火炎上,使清明之气上升而不降……肝气盛,风热冲上而成此候也。”亦有由饮食不慎,脾胃不和,脏腑失调,致积滞内蕴,气机郁结,其气上冲而致者。

《婴童百问》云:“脾主肌肉,乳哺不常,饥饱无度,或寒或热,乘于脾家,致使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或因婴儿体禀虚寒,脾肾阳虚,阴寒凝聚于上,而致囟门肿硬者。

《幼幼集成》:“囟肿……亦有寒气上冲而肿者。”此外,初生婴儿,亦有因在胎孕之时,感受胎热之气,出生后胎热之气上冲囟门而成囟门填者。囟填的临床分型分为火毒上攻的热肿和寒气凝聚的寒肿,以热肿多见,即《幼幼集成》云:“寒肿者十之一,热肿者十之九。”火毒上攻所致者临证可见囟门高肿,按之浮软,头痛,面赤唇红,或身热烦躁,口干或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指纹紫滞。

治宜疏风散火,清热解毒,方可用大连翘饮子兼服化毒丹。若烦躁便秘,舌赤苔黄者可用凉膈散清上泄下;若邪陷心营而神昏谵妄者,可用清心汤合安宫黄丸清心开窍,凉营泄热;若热动肝风而见头痛,直视,神昏,躁扰,抽搐者,可以泻青丸加紫雪丹以泻肝胆之火而熄风。

寒气凝聚所致者临证可见囟门胀起,硬实无热,面色白,手足不温,或形体羸弱,精神倦怠,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此型多见于禀赋不足,平素体虚,发育不良的患儿。

治宜温中祛寒,理气散结,方用理中汤合匀气散。若脾虚气弱,形瘦神疲,气短懒言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温补脾胃。

治疗火毒上攻的囟填,亦可用青黛适量,冷水调敷囟门,以清热泻火;初生胎热的囟门肿胀,可用黄柏膏(黄柏为末,清水调匀,涂于足心涌泉穴)以泻火解毒,引热下行;寒气凝聚的囟填,可用封囟散(细辛、桂心各15克,干姜3克研末,乳汁调涂囟上,干时再涂)以疏风祛寒散结。

上一篇:囟陷 下一篇:行气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