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阳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354页(1386字)

病名。

指男性生殖器萎弱不用,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证。见《景岳全书》。又称阴萎、筋萎、阴器不用。阳痿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肝气郁结: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达,宗筋所聚无能,而阳萎不举。

②肝胆湿热:过食肥甘厚味之品,酿湿生热,或感受湿热,或感受寒湿,郁而化热,湿热之邪内阻中焦,郁蒸肝胆,循经下注宗筋,致使宗筋弛纵不收,而引起阳萎。③命门火衰:房事不节,恣情纵欲,肾精亏虚,精不化阳,则命门火衰,精气虚冷,阳事不振,渐成阳萎。④惊恐伤肾:突遭不测,或乍视恶物,或房事之中,突发意外,卒受惊恐,恐则气下,以致阳事不举,而成阳萎。⑤瘀血阻滞:病久多瘀,血脉不畅,或手术外伤,伤及血络,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玉茎失于充养,以致萎弱不用。

⑥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倦所伤,心脾亏虚,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虚,宗筋失养,萎而不用,渐成阳萎。

临床上本症应注意与早泄和阳缩相鉴别:早泄是性交时阴茎能正常勃起,由于过早射精而致阴茎萎软不能进行性交。

阳萎则是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性交。阳缩是阴茎内缩而不能进行性交。

阳萎则是阴茎不能勃起,但无阴茎内缩。本病临床辨证上应注意有虚实之分,不可概作虚证。其中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阻滞者属实证;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者属虚证。临床上肝气郁结者,症见阳事不举,情志抑郁,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喜太息,舌淡苔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通络振萎,方选四逆散加味。可加蜈蚣、刺蒺藜。

若寒凝肝脉,症见阳萎不振,阴囊湿冷者,可改用暖肝煎加蜈蚣、柴胡、吴茱萸等。肝胆湿热者,症见阴茎萎软,或勃而不坚,阴囊潮湿,臊臭坠胀,肢体困倦,心烦口苦,大便粘滞,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泻肝利胆。方用胆泻肝汤加蜈蚣。

命门火衰者,症见阳事不举,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夜尿频,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下元,补肾兴阳。

方用右归丸或赞育丹加减。惊恐伤肾者,症见多有惊恐史,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心虚胆怯,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治宜安神定志,益肾振萎。方用宣志汤或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若病日旷久,心阴暗耗,心肾阴虚者,改用天王补心丹加龙骨、牡蛎等。瘀血阻滞者,症见多有外伤、手术史,或多种慢性病史,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疼痛,或见阴茎紫暗,少腹拘急,舌质暗有瘀斑,脉沉细而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起萎。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心脾两虚者,症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性欲减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神疲倦怠,失眠健忘,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或人参养荣丸加减。近年来,有关阳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一些新的观点突破了过去那种阳萎之病因以肾虚、命门火衰为主的观点。如阳萎从肝论治,前人虽亦有论述,但临床中常被忽略,仍多以从肾治为常法。近年来阳萎的青壮年患者有所增加,这类患者并无肾阳虚之表现,若以补肾壮阳法治疗,不仅临床无效,反而加重病情。究其原因,多与情志有关,肝之调节情志功能发生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且肝与阴器有着密切的生理关系,故本类患者应从肝论治,顺其条达之性,切忌盲目温补。

上一篇:阳蹻脉 下一篇:阳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