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阴茎疽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362页(1099字)

病证名。

指阴茎部位长有单个或多个条索状或片状硬结,常伴有性交困难或排尿困难的疾病。历代文献中虽未见该病名的记载,但有对该病的描述。

如《景岳全书》:“……茎根结核,如大豆许,劳则肿痛。”现代医家根据其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称为阴茎疽。

又称玉茎疽,阴茎痰核等。该病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硬结症。

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①肝郁痰结: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枢机不利,水湿停聚,气郁痰阻,结于阴茎,发为阴茎疽。②脾虚痰凝: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脾胃受损,脾虚不运,聚湿生痰,痰浊凝滞,结于前阴,发为本病。

③肾虚寒凝: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损,或纵欲房劳,损精伤阳,阳虚寒盛,水失温化,停聚为痰,痰凝寒聚,阻滞宗筋脉络,日久则为阴茎疽。本病应与瘕疝相鉴别:瘕疝有时伴有阴茎肿胀,表面可有高低不平的结节。

但阴茎疽之硬结是在阴茎海绵体内,根基较深,而不是表面,更无阴囊象皮样肿大,临床较易鉴别。临床上肝郁痰结者,症见阴茎上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硬结,大小不等,性交时可伴有疼痛,甚则不能性交。

阴茎勃起时可弯曲,胀痛。常伴有会阴部下坠不适,胸胁胀满,烦躁,善太息,舌淡红,脉弦滑。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昆布、海藻等;脾虚痰凝者,症见阴茎上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硬结,其形状或呈条索状或呈片状,触之可有轻微疼痛。常伴有形体肥胖,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除湿,化痰散结,方宜五苓散合二陈汤加减;肾虚寒凝者,症见阴茎渐生痰核,呈条索状,或如椭圆,或在茎头,或在茎根,每于勃起时茎体弯曲、疼痛,性欲低下甚或阳萎,睾丸发凉,畏寒肢冷,少腹冷痛,腰膝冷痛,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肾助阳,散寒化痰,方宜用右归饮合阳和汤加减;另外临床上气滞血瘀者,多有阴茎损伤史,阴茎硬结刺痛,色紫暗,阴茎背侧静脉怒张或青紫,舌暗有瘀点,脉细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方用少腹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对于该病,现代医学至今尚未能了解其确切病因,但新的研究表明,非淋病性慢性尿道炎,阴茎的损伤(如手术、骑跨伤或频繁性交、手淫所致的小损伤等)可能是本证的诱因。此外与糖尿病,动脉硬化,痛风,维生素E缺乏等因素有关。对其治疗西医尚无理想的方法。中医除采用辨证论治外,尚有采用外治法和针灸疗法。

如五倍子30克,密陀僧3克,研末,陈醋调敷,外以膏药贴之。

还有用落得打30克。

煎汤薰洗患处,每日1~2次,每剂1天。针灸常取穴,曲骨、中极、三阴交(双),配以关元、大赫、际及局部环针刺法,以泻为主,留针10分钟,灸10分钟,6次为1疗程。

均有较好疗效。

上一篇:阴纵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