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黎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48页(1453字)
【名称出处】:《新修本草》
【概况】:
异名 毛诃子(《中药志》)。
基源 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毗黎勒的干燥成熟果实。
原植物 毗黎勒Terminalia bellirica(Gaertn.)Roxb.(Myrobalanus bellirica Gaertn.)
历史 始载于《新修本草》,云:“味苦寒无毒,功用与菴摩勒同。”因本品与诃子同属,果亦相近似而被毛,故亦名“毛诃子”。
形态 落叶乔木,高18~35m,胸径可达1m。枝灰色,具纵纹及明显的螺旋状上升的叶痕,小枝、幼叶及叶柄基部常具锈色绒毛。叶螺旋状聚生枝端,叶片阔卵形或倒卵形,纸质,长18~26cm,6~12cm,全缘,边缘微波状,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狭或钝圆,两面无毛,疏生白色细瘤点,侧脉5~8对;叶柄长3~9cm,无毛,常于中上部有2腺体。
穗状花序腋生,在茎上部常聚成伞房状,长5~12cm,密被红褐色的丝状毛,上部为雄花,基部为两性花;花5数,淡黄色,无柄;萼管杯状,长3.5mm,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3mm,被绒毛;花瓣缺;雄蕊10;两性花有花盘,10裂,被红褐色髯毛;子房上位,1室,花柱棒状,长5mm,下部粗壮,被疏生的长绒毛,上部纤细,微弯。假核果卵形,密被锈色绒毛,长2~3cm,直径1.8~2.5cm,具明显的5棱;种子1粒。
花期3~4月,果期5~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3卷.第1分册.12页.图版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40~1350m的山坡阳处及疏林中。产于云南南部。东南亚亦有分布。
。【生药】:采集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主产于云南。
鉴别
性状 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长2~3.8cm,直径1.6~3cm;表面棕褐色,被棕色绒毛,较细密,具5棱脊及不规则皱纹。质坚硬,果肉厚2~5mm,暗棕色或绿黄色,果核淡黄色。种子1枚,种皮棕黄色,子叶黄色,油性。气微,味涩、苦。
显微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表皮细胞1列,近方形,内含棕黄色物;外被非腺毛,2~3细胞,内含棕黄色物。中果皮为数十列薄壁细胞,有的含棕色物及草酸钙簇晶,中果皮外侧有数列切向延长而间断排列的厚壁细胞带,内侧有维管束及石细胞散在。内果皮主为纤维,并有石细胞群嵌在其间。
外种皮为1~2列厚壁细胞。内种皮为1~3列薄壁细胞。
胚内含油滴及簇晶。(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59页.图163、164)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 涩、甘,平。
功效 益气养血,清热利湿。
主治 气血虚弱,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泻痢,各种热症,肝胆湿热为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